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倾危大秦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信拜将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信拜将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信拜将 (第2/2页)

光武帝即位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27年后才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
  
  “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司空的职能已经从往日的监察
  
  “改行”去管
  
  “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①。东汉光武帝在对皇权的加强上,比起西汉更有过之尔不及。
  
  光武帝亲政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利,职无不统。《通考·职官考》云:“至后汉,则(尚书)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三公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以后尚书台成为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国家中央权利全部集中在皇帝的宫廷办公厅内,且三公往往因小事而被辞退,三公地位逐步降低。
  
  最明显的就是(大)司徒,相当于西汉时期的丞相,再也没有西汉时期当皇帝上宾的好运气。
  
  如韩歆为司徒,因好直言,无所隐讳,光武帝不能容忍,把他免官,遣归乡里,并下诏责之。
  
  韩歆惶恐不安,与其子婴皆自杀。其后欧阳歙、戴涉为大司徒,皆以罪下狱死。
  
  东汉时期增加了太傅、太保拜为上公。光武帝以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
  
  此后,每当新皇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黄巾之乱后,董卓以太师自封,位在太傅、太保之上。
  
  这些官位均不常设,历任太傅,太保书事都在死后被除其官名。东汉沿西汉旧制,同置九卿。
  
  其所职掌,也与西汉略同,只是机构的裁并,属官的精简,有异于前。
  
  此外,东汉的九卿,分别隶属于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为太尉所领;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为司徒所领;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为司空所领。
  
  抛开现实意义不说,仅从官制的创新上来看,这是一项创新。它削弱了司徒的职权,三公各行使一部分国家权利,使官制更加合理。
  
  但从权利的角度上来看,司徒所领太仆、大鸿胪均是虚官。太仆服侍皇帝,没有参与国家政事的权利。
  
  大鸿胪执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这对一个自称天朝的国家来说,除了在某些施威仪时可利用外,其他时候无足轻重。
  
  仅仅留下一个管人头的廷尉还有点文字上的地位。东汉自汉光武帝以来就战事频繁,所以除三公、九卿、尚书台以外,东汉又有各级将军,也是中央要员。
  
  有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之下。
  
  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上卿之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执政,常假借兵权以自重。
  
  于是,大将军便成为中央的主要官员了,并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东汉末年,诸侯割据,董卓、曹操分别掌握过中央政权。
  
  董卓曾经集太师、大将军、相国为一身。其中又以相国为尊,位居三公之上。
  
  曹操掌权时,罢去太尉、司徒、司空,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为丞相,至其死。
  
  三国时期,窃汉朝天下的魏国实力最强,同时也是和东汉一脉相承的势力,在官制上也延续于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期。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所以汉朝遗风比较重,但是在诸葛孔明治蜀时有无尚书台一说还有待考证。
  
  吴国统治者坚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个别官职上动了动小手脚,但并没有值得一提的改革。
  
  房玄龄评价到:“孙吴、刘蜀,多依汉制,虽复临时命氏,而无忝旧章。”②在三国时期官制上的真正创新,大多出于魏国,其中以置中书省影响最大。
  
  曹操为魏王时,初置秘书令。曹丕称帝初,改秘书令为中书省,有监、令两臣,由通达文学的士人担任,当时的文学就是现在所说的学术。
  
  监、令之下有中书侍郎、通事舍人、著作郎等属官。尚书省在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实际上有些机密命令的下达并不通过尚书省。
  
  从此尚书台的权利又渐渐转移到中书省,逐渐形成了中书
  
  “实握事要”,操纵政务的局面。曹魏加强中书权力和扩大官制组织不但是这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且是整个三国时代官制的一大变化,影响极为深远,也备受重视。
  
  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官制史上中枢机要改变的一个标志。原来都认为秦汉机要之位,由丞相而归三公。
  
  东汉机要之位,由三公而归尚书。魏晋机要之位,由尚书而归中书。西晋虽承魏制,但相对于魏国改革汉代官制一样,西晋在中央官制的变动上迈的步子则更大了。
  
  虽然都还有三公,也有九卿,也还听得到太傅、太保之类的官名。但西晋已经逐渐继承并发展了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
  
  这就是隋文帝所制三省六部的雏形了。自秦以来皇权和相权就一直是国家中央机构矛盾的焦点。
  
  在汉武帝时,置尚书台,宰相的权利向尚书台转移,东汉时这样的转移更甚,尚书台位至宰相之上。
  
  魏国初置中书省,尚书台的权利又向中书省转移。西晋置中书省,本只是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但因亲近皇帝而显得很重要。
  
  从三省的职权来看,他们都为皇帝服务,皇帝是国家的直接治理者,这与三公九卿制有根本区别。
  
  皇帝为加强皇权,拼命的扩大三省权利,扩充三省机构,三公九卿制被严重冲击。
  
  三公之中除丞相省置无恒且尚有实权外,九卿已徒有虚名,到了东晋时甚至已经可有可无。
  
  东晋桓温说:“今事归台阁,而九卿为虚设,皆宜省并。”台阁指的就是尚书省的别称。
  
  《后汉书·仲长统传》载《昌言·法诫篇》云:“光武皇帝……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李贤注:“台阁谓尚书也。”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掌与公府对举。
  
  哀帝省掉了光禄勋、大司农。元帝省掉了太仆。东晋后,大鸿胪有事则置,无事则省,宗正并到了太常之下,又省掉了少府。
  
  于是乎,东晋后九卿就只剩下了三卿充充门面。三公九卿一制名存实亡。
  
  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朝代变更不止,少数民族入侵,但是在中央官制上并没有阻止三公九卿的进一步衰败。
  
  刘宋出了一种
  
  “三公”
  
  “三司”
  
  “两大”的中央官制。三公就指太傅,太师,太保;三司是太尉、司徒、司马;二大指大将军、大司马。
  
  但已经不设九卿。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制三省六部,原本的三公也被取缔。
  
  三公九卿制最终宣告寿终正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