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诸神往事 > 第三卷 扶桑岁月 第五十三章 布施头颅

第三卷 扶桑岁月 第五十三章 布施头颅

第三卷 扶桑岁月 第五十三章 布施头颅 (第1/2页)

龙树叹道:山儿,我自小传你些蜜宗内修和防身的粗浅功夫,但并未让你入教,只因我觉得……我觉得——,唉,或是人愈老迈愈是……愈是不忍,不忍见那些人世代为贱民,世代卑微,世代不如牛羊。我辈修法,常常去找所谓奇珍异宝、灵根仙草,其实天地间第一灵根就是人啊!
  
  人是万物灵长,智慧如海无边,毅力不动如山,有谁能比?人之初,虽然秉性各异,天资不同,或有圣人不学而知,然我辈凡人都是学而知之。
  
  中土有位古圣贤叫做子思,相传是儒教教宗孔丘的子孙,他写了部书叫做《中庸》,我很喜欢。其中有一句话说: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注: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学了才知道,有的人遇到挫折才知道,只要都知道了,最终都是一样的)
  
  中土人说生而知之为圣人,学而知之为贤者,困而知之为凡人,他们那里没有贱民,奴隶也能成将军,但如果都通晓了大道,那就都是一样的。
  
  这番话当年于我而言,真是石破天惊,醍醐灌顶啊!在天竺、身毒、锡兰等地,身在婆罗门治下,纵你有释迦摩尼的智慧,若是生在吠舍(平民)已然是难有作为,若是生在首陀罗(贱民)家中也基本永世为奴,但这都还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若是生在贱民之家,那就是与牲畜无异,或许连畜生都不如。
  
  你生存且还艰难无比,怎么还会有余力修行?所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说的就是他们啊!
  
  但,说句心里话,谁说佛陀的智慧,只有佛陀才有,谁又能保证千万年来死去的那些贱民中不是早有佛陀的智慧?我想一定是有的,只是被这无情的岁月湮灭而已。
  
  我当此大限之际,才参透妙谛,人生而平等,都只是刹那火花,不必执着,亦不能不有所追求……我这些徒子徒孙们,修为尚浅,受婆罗门荼毒深入骨髓,成见难除,我不再指望,唯有你师兄提婆、马鸣禅师和云光和尚等人,有慈悲心,若有事,可以托付。
  
  我已吩咐他们涅槃之后,将我在恒河边火葬,你取我一捧骨灰,埋在泰山之旁,让我日日沐浴在儒家的温暖仁义光辉下,或是埋在楼观台下,让我聆听老聃《道德经》的妙谛真言。
  
  婆罗门太冷酷了,太专横了,佛门弃绝众生又太虚无了,我累了,想多些温暖和理性。
  
  龙树说完这一番肺腑之言后,掏出那两朵鬼脸水晶兰,递给巨山低声道:“还记得当年给你喝的隐身药水么,这东西若是起效,或许能救你性命。不过一次最多能维持一个昼夜,你也不要冀望过深,若能隐身一两次,已是难得了。”
  
  说完这许多话,龙树已是十分疲惫,胸口起伏不定,闭目不语。巨山已是泪如雨下,身后那盏灯忽明忽暗,师父脸上愈发晦暗不明。
  
  半晌之后,龙树忽然睁眼,神光一闪,轻声问道:“你难道不问你的身世么?”
  
  巨山哽咽道:“弟子想问,但师父如此虚弱,弟子不敢……”
  
  龙树虚弱的脸上忽然露出温暖的笑容:“果然是秉性难移,此地无人教你中土的孝道仁义,你倒是不学而知。嗯——,非我不言,实在是我也所知甚少,无从交代。我虽将你从大鹏爪下救出,除了那只玉镯,还有你襁褓上绣了个山字,你父母为谁?家住哪里?
  
  “我实在一无所知。多年来我也曾设法打听,但我们与中土远隔万里,音信难通。
  
  “后来,无意间得知大鹏金翅鸟,在那时曾去过中土的文通寺——那是旃檀功德佛的道场。不过,那大鹏运起神通振翅一飞能去九万里,无所不至,若细说他去过哪里,又从哪里将你们母子掳来,旁人无从知晓,就是他……嘿嘿,他吃人无数,未必能记得清楚什么地方将你们母子掳来!
  
  “咳咳——,山儿,那日救你之时,大雪山上——不过此事过于……悲惨,为师真是不知如何与你纾解,我以为你记不得那些最好。但我看你独处时,有时咬牙切齿,有时真气蹿逆,有时恶意伤人,想必不曾忘记,你若忘不掉也罢,他日想要寻仇也罢。
  
  “但需听我一语,你要答应我!我命在旦夕,行将涅槃……咳咳……你要答应我!”
  
  巨山膝行而前,扑倒在地,哭道:“师父!师父!孩儿答应!孩儿什么都答应!”
  
  巨山虽然还不知答应什么,但忽然遭逢至亲离别,方寸大乱,只觉得,管他什么东西,若有什么能换回师父,哪怕多一天,多一个时辰,就是让他杀佛祖灭玉皇,他也在所不惜。
  
  但回到眼下,他能做的只能是,呜咽着喊着:“我都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