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领主 > 第四百零一章 排枪对决1

第四百零一章 排枪对决1

第四百零一章 排枪对决1 (第1/2页)

天色微明,凉风习习,一股死老鼠的腐臭味却怎么也挥之不去,弥漫在四周,清晨的迷雾渐渐退去。
  
  无论是愿意不愿意,双方都得来一次对决,一次排枪时代的对决。
  
  随着有节奏的军鼓开始敲响,双方排列好的阵势缓缓向前,向前,再向前。
  
  五六里宽的战场上,除了没有来得及收拾的昨晚上死亡的尸体,就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军鼓声。
  
  飘扬的华夏军军旗,红底蓝边金星,从薄雾中缓缓出现。
  
  对面,四面旗帜也一同出现,分为四个阵列,每个阵列大约一千二百人,后面跟着两个方阵,一个方阵大约四千人,飞扬的旗帜下面是一水的和服制式的日本大名军队,德康家一的大名军队,两千人的火枪手,两千人的长枪,大刀军队。
  
  另一个方阵是穿着各国军服,却装备板甲,皮甲的各国近战军队,也大约是四千人左右。
  
  在六个方阵两侧,是葡萄牙枪骑兵队伍,大约五百多人,穿戴着半身胸铠,戴着类似明军清军避雷针一样头盔,不过他们的头盔可是全遮面的,不是清军和明军学的那样开放式的头盔。
  
  方阵中间,有两个长枪兵方阵,一个是西班牙的长枪兵方阵,一个是荷兰人的长戈兵方阵,每个大约一千六百多人。
  
  英国人方阵后面跟着的是英国人的骑兵,类似华夏军的猎骑兵部队,大约八百来人,同时骑兵旁边还跟着炮兵部队,大约三十门从六磅炮到十二磅炮不一的大炮。
  
  阵型另一面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共同的炮兵部队,也有大约三十门大炮,制式不一样,但可以大约推测出也是六磅炮到十二磅炮的模样。
  
  这么算下来葡萄牙人联合部队大约是两万多人的模样。
  
  是华夏军总兵力的四倍多。
  
  华夏军能出战的兵力加上赶来的支援部队,不过是五千八百多人,一千多明军要看押三万多俘虏,还要守卫营地,护卫伤员,就不用他们参加了。
  
  这边的骑兵倒是多,但张强不能把这么多人弄成骑兵,他们也得组织起火枪队。
  
  三百情报人员加上一些剩余的轻伤员,组成了两个百户的火枪队,龙骑兵营剩下的兵力也能组织起四百多人的火枪队,猎骑兵营八百多人,那完全就是一个火枪营。斥候营和枪骑兵营加上一些轻伤员组成一个六百人的骑兵营,分列两边。
  
  赶来的野战旅有五百多骑兵,总共一千一边多骑兵,比起敌人的近两千多骑兵可是兵力悬殊。
  
  这边野战旅能组织起一个四个营的,两千人的火枪队,剩余的六百人组成近战兵力,准备冷兵器肉搏战。
  
  一如既往,张强总是需要一支亲卫队的,他身边只有十名猎骑兵,十名龙骑兵,加上三十名野战旅的精锐骑兵护卫。
  
  炮兵旅有自己的护卫队,虽然不过一个百户,而且装备的是弓箭和弩箭,以及十几个人的长枪兵部队,张强把中天剩余的工兵百户和辎重百户的几十个人加强到了炮兵队里面,帮助炮兵旅。
  
  炮兵旅只有六百人,携带六磅炮和十二磅炮各十门,加上工兵百户和辎重百户的几十个人,不过刚到七百人。
  
  这几十个人操作一些缴获的敌人的英军的大炮,九磅炮和十二磅炮,各三门,组成另外一个炮兵百户,人数少了一些,但也是不得已为之。
  
  炮兵旅来的并不是很全,甚至不能携带太多,太重的大炮,因为急赶,很多火药和炮弹都丢弃了,火药和炮弹不多,也许只能打一轮,英军和西班牙人丢弃的大炮口径和火药又不一样,不能通用,这就制约了华夏军的火力发挥,只能靠华夏军的火枪部队建功立业了。
  
  三千六百火枪部队,一千一百的骑兵,总共能出战的部队五千三百多人,剩余的是一些不能出战的伤员和守卫营地的必要的士兵。
  
  三万人的俘虏,你真的以为大战爆发以后,凭借着一千多的明军残兵能弹压的住,张强可不敢赌博,后面一乱,他的部队作战必将受到影响,一支部队无论如何精锐,如何能战,后路被断,那是战场大忌,他不能不小心,留有近四百人的部队帮助明军苏正清弹压那些俘虏。
  
  “咚——咚——咚——,”鼓声一入既往的变得缓慢而压抑。
  
  因为两军已经走完了上千米的旅程,在战场的中央,相对平整的中间地带相遇了。
  
  隔着两百米,双方的大炮迅速的穿过方阵之间的空隙,在前面列队,分开,迅速的卸下大炮,然后开始紧张的装填。
  
  停下来的那一刻,战鼓变得更加悠长而缓慢,双方都是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这时候无论是张强还是身边的人都呼吸沉重,毕竟这是东方和西方在历史的长河中,第一次正面的火枪对决,是作为师父的西方军队获胜,还是作为徒弟的东方大明新军获胜,结果将会在今天揭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