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领主 > 第九百零八章 炮灰的悲哀

第九百零八章 炮灰的悲哀

第九百零八章 炮灰的悲哀 (第1/2页)

洪天炮在自己家里清剿叛乱,不过区区两个月时间,就损失了十万东南亚仆从军士兵,又损失了十万愿意服从他的日本仆从军士兵,以及近三十万日本百姓,终于推平了叛变的日本仆从军,期间因为日本百姓的暴动,使得奄美岛上的汉人百姓和原先鲁国的归化的大清百姓,满族人百姓,蒙古百姓,以及迁移来的东南亚百姓进二十一万人。
  
  如果用张强的话来说,那么就是说清理的好,洪天炮替华夏王国消灭了四十万日本人,将琉球王国的日本势力从一百八十万减少到了一百三十多万,因为其他小岛上的日本百姓的叛乱,以及本岛上的一系隐藏的日本归化民也同样被揪出来杀掉了,所以是四十多万。
  
  这样,琉球王国的日本势力就下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琉球王国本国国土范围内的日本人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之后日本百姓沦为了奴隶,不再享受特权,降为三等人,同乞丐,流氓,混混一个等级了。
  
  很多日本百姓更是陷入了绝望之中,于是日本百姓开始转变思想,诚心诚意的为琉球王国服务了。
  
  而在济州岛,日本人也不是没有反应,先是彻底灭绝了哪里的蒙古族百姓,然后进攻满清百姓,之后灭绝了满清百姓,满清兵和蒙古兵则退入汉人军营和东南亚土著军营保命。
  
  他们在汉人兵马的支援下也对哪里的日本百姓发起进攻,日本仆从军一部分观望,一部分同琉球王国的兵马杀成一锅粥了。
  
  导致洪天炮费尽心机拿下的济州岛变成一个混乱的战场。
  
  不过由于汉人军队装备精良,还有水师的护卫,因此一时半会儿,日本仆从军叛乱的兵马还无法完全攻占和消灭琉球王国的兵马。
  
  济州岛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往往是一个村庄内,东南亚土著百姓占据一部分,日本仆从军家属占据一部分,汉人百姓占据一部分,然后几方互相厮杀,县城和各个要地,琉球王国的各部分兵马也是我占一部分,你占一部分,或者我占一座县城,你占领一座码头,你占领一个城镇,我占领另外一个城镇,或者城镇内是汉人,城镇外是日本人,总之混乱到了极点,各有依凭。
  
  在解决奄美岛之前,琉球王国处于劣势,但洪天炮解决了奄美岛之后,借助水师,迅速的将东南亚土著精锐部队送上去,先帮助了各个港口维持住了防守,然后,再把日本仆从军送上去,让他们去攻打日本人的营地。
  
  消灭一些反叛者,然后往汉人营地增兵,补充弹药,打通了不少汉人营地相互之间的联络,稳住了阵脚。
  
  此时,琉球王国兵马占据一小半地盘,兵力劣势,但凭着增援兵力和武器优势抗住了日本仆从军叛乱者的进攻,之后一部分日本仆从军倒戈,他们兵力大增,虽然还是不如叛乱者兵力多,却逐渐扳回了一些劣势。
  
  这次大战使得济州岛上的琉球王国势力实力大损。
  
  但日本人也不是没有损伤,十万日本仆从军战死,蒸发,十万日本百姓或者逃掉,或者死亡,一下从优势变成稍微占优势。
  
  不过日本人还是凭着小船,将一部分武器弹药送上来,期间不断攻击琉球王国的水师,击毁琉球王国的武装商船小型商船近三十艘,俘虏和夺取二十多艘,壮大了他们水师实力。
  
  在高句丽的水师兵马的配合下,成立了自己的水师部队,可以在夜里躲过巡逻的琉球王国水师往济州岛输送兵源和给养了,甚至输送了一些高句丽生产出来的明朝火炮,以及一些大清支援他们的原先俘虏大金国的俘虏官兵来指挥仆从军作战。
  
  可以说琉球王国清剿日本叛军的战斗,无意之间成为了大清和华夏王国的代理小弟之间的战争。
  
  消耗的是高句丽,日本和琉球王国的兵马,获利的却是大清王国,在获得实战经验之后,大清王国从他们哪里调走了五万日本兵马,三万高句丽兵马回到盛京,然后不断组建汉军旗精锐部队,同他们混编成为大清国的兵马,弥补前期因为一次意外的反击战,损失掉的一百二十万大清兵马。
  
  并且将一些抓来的汉人俘虏,日本仆从军琉球王国军队士兵,东南亚仆从军琉球王国军队士兵,以及东南亚百姓,汉人百姓,都送往了燕京,在华夏还在清剿燕京周围的清军之时,将这些近三十万俘虏兵送往燕京,参与防守,当炮灰使用。
  
  征调了高句丽三十万民夫在东北各地修建工事,同时征调的还有十万日本百姓,这些百姓都是日本人不相信的从琉球王国逃亡到高句丽新罗道,现在的日本国土地上的日本百姓。
  
  这样做的下场就是近十一万日本和高句丽百姓在八旗清军的看押下死亡,不是累死,就是被随意杀掉,可以说华夏王国和清国在不经意间,已经将高句丽和日本两个民族变成了奴隶使用。
  
  而这两个王国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