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 第三十二章 二桃杀三士

第三十二章 二桃杀三士

第三十二章 二桃杀三士 (第2/2页)

公主摇摇头,“晏子是周公,还是王莽?”
  
  周公和王莽,这都是圣人啊。只是一个有始有终,一个晚节不保。
  
  晏子应当是周公吧,可是公主这么问的意思,明明说晏子是王莽。
  
  “晏子把持朝政,齐景公只能昏庸度日,甚至《晏子春秋》便有齐景公自嘲自己有名无实之句。”
  
  “不是齐景公本就昏庸吗?”
  
  “真正的忠臣不会留下一部晏子春秋,记录自己从政的每一步,将自己塑造成智慧的化身,将国君做为对照,写成一个不能任贤任能,听信谗言,不仁不义的君王。
  
  任何君王也都不可能容得下如此编排自己的史书。
  
  齐景公作为一个窃国上位的皇帝,如果手握实权,更加不可能任人摆布,事事纳谏,容忍晏子一再挑衅。齐景公果真好色贪杯,能为一匹马杀无辜之人,怎可能每每听晏子谏言点头称颂,愧而纳谏。
  
  再则,孔子学说乃是君臣之道,孔子受各国礼遇,虽因战乱不能施行,却能收弟子三千人,至齐国恐为人迫害逃走,是谁不愿意守君臣之道?只有大臣专权的国家才会驱逐孔子。
  
  至于二桃杀三士。
  
  春秋重名,晏子广受赞许,占据大义。三士许是齐景公欲夺回权柄,为晏子所知,晏子于齐景公面前除之,何等嚣张。或许是齐景公皇位来路不正,三士意欲扶持新君王,晏子恐大权旁落,替景公除之。
  
  诸葛亮柄守礼教君君臣臣之道,赤胆忠臣,却对晏子呲之以鼻。游历三士冢曾作诗,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对于晏子的不屑,溢于言表,可见与我所想,应是一致的。”
  
  真的是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沈三问是服的,反正他读史只是当读故事,从并没有想这么多。所以,要不自己还是吃软饭吧,这些事情自己好像分析不来,也真的做不来。
  
  地位不同,观察点也不一样,公主显然是带入齐景公来思考和观察晏子的。
  
  自比诸葛亮,这份勇气也难得。
  
  沈三问很想问公主若处于景公地步,该如何行事?
  
  可能是心有灵犀,公主直接说了。
  
  “景公虽然大权不在,名声不显,却不应该自暴自弃,沉迷玩乐,将家国社稷拱手让人。
  
  田成子杀齐君而盗其国,庄子嘲讽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春秋时期,礼乐尚未如此崩溃。民众愚昧、崇拜国君,感恩国主世代治理,景公将晏子之行公布天下、振臂一呼,未必不能使晏子声名受损,处处难为,只要有一线生机,便能海阔天空。”
  
  怪不得史书上说太平公主能谋善断,与武则天类似,确实如此。只是为政艰难,其中多少辛酸这个天之娇女此刻应当不能体会。
  
  “景公苟且偷生,尚能为君,如若失败,必然身首异处,家国顷刻易主,舍生取义,弊大于利啊?”
  
  公主轻轻一笑,“虽为君,奴才尚且不如。为君当有为君的自持,齐景公做此小人行径,为人所不齿。若我易地而处,生不如死。”
  
  她竟是如此骄傲!
  
  她的骄傲,她的坚持,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日后将会如何?
  
  性格果然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这一刻沈三问也懂了,公主日后登上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这份自信与才情,这种地位,红妆时代女子当政的大好时机,她怎会错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