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非凡法医 > 第3章 洞里戳出一条大墨蛇

第3章 洞里戳出一条大墨蛇

第3章 洞里戳出一条大墨蛇 (第1/2页)

最后来看牙齿。
  
  牙齿推算年龄,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如果没有法医人类学LV3.0的话,宋小慈可能只是浅尝辄止,但现在完全可以深度应用了。
  
  “哦,第三磨牙都萌出了,长的厚实齐整,”宋小慈只是瞅了一眼,就知道了它的磨损程度。
  
  第三磨牙是教科书上的说法,其实就是智齿,有的人会长出来,而有的人终身不会萌发。
  
  教课书上说,智齿萌发的时间最早可以到十七岁,平均二十五岁左右,结合这人智齿的磨损度,不难判断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
  
  牙齿的磨损有九级分度法和十级分度法,对于宋小慈而言,这要放在以前他会打退堂鼓,但现在在放大镜下,他观察每颗牙齿的磨损分级都是那样清晰可辩。
  
  仅仅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对所有牙齿的十度分级进行了量化打分,不用记录,他直接将所有牙齿的评分值记在脑海中。
  
  记忆本就不差,有了影子助手,记忆能力更是如虎添翼。
  
  有了数据,调出手机上的计算器APP,把这些数据一一输入回归方程,很快结论就有了。
  
  “38.5岁”。
  
  为了互为印证,他又用九级分度法,将观察到的数据一一输入回归方程,得到38.2岁这个结论。
  
  一具完整的尸骨,推算年龄的骨块组合有很多种,最后的结论不是简单的取平均值,而是要有所取舍,辩证分析。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个人的修为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用一个范围,比如35-40岁,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是大多数法医的做法。
  
  但在有了法医人类学LV3.0之后,宋小慈认为这种估算还是太粗糙了,简直有点儿戏。
  
  经过反复演算以及综合其它骨块的情况之后,他最终将年龄锁定在38岁。
  
  准确来说,他更倾向于年龄过了三十八岁一丁点,也就是三个月的样子。
  
  但如果你给出一个38.3岁的推算,相信所有业内人士,都会认为你要么是神仙,要么就是精神病患者。
  
  宋小慈既不想当神仙,也不想成为精神病患者,只想为找到尸源提供证据,少走弯路。
  
  因此,他选择了尽量准确而不违和,但也要抛弃那种大概加估计的工作作风。
  
  找到尸源,确定这人是谁,就能够回答骷髅提出的灵魂拷问:“宋小慈,你知道我是谁吗?”
  
  无论怎样,他都要找到尸骨的真正身份,不然会睡不着觉的!
  
  正在这时,独自搜寻的胡斌回来了,两手空空。
  
  正好目睹宋小慈在研究颅骨,便道:“还没有看完?”
  
  见熊照安也有询问的意思,宋小慈指指颅骨,“再看看里面的根絮,就差不多了。”
  
  两人面现怪异,没想到这小子尸检和别人不一样,简直就是——昔日警察的裤子,格外多一条筋。
  
  对于白骨而言,死亡时间判断,同样是个难点,甚至更难。
  
  即便有了法医病理学LV3.0,宋小慈也只能判断,这副尸骨的死亡时间在五至七年之间,两年的容错误差,他不甘心。
  
  好在,此时此刻,法医植物学LV3.0浮现在脑海,植物年轮回归方程,同样可以用到根系的生长周期推算。
  
  就在两人迷惑的目光下,宋小慈将颅骨翻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将那团絮状根茎从枕骨大孔扣了出来。
  
  一只手拿着放大镜,一只手拨拉着细茎,先点根数后看节。
  
  这有点像农民数秧苗的动作,二十分钟之后,数完。
  
  共计385根,最长的根茎生长到七节,短的也有三节,三分之一的末节刚刚萌发。
  
  根据巴蜀地域、海拔、毛椒树所属亚种的生长周期,将根数、最长节数,以及末节的萌发率,统统代入植物年轮回归方程。
  
  调出手机计算器APP,一番计算之后,得出结果。
  
  结论:这团絮状根茎共计生长了2645天,换算成年限即为7年零3月。
  
  也就是说,这人死亡了至少七年以上。
  
  考虑到人死亡后,软组织腐败消融的时间,他觉得,死亡时间应该在七年至七年半之间。
  
  解决了死亡时间的难题,宋小慈长嘘了一口气。
  
  从勘查箱中取出两只检材瓶,正要取尸骨腹区下方的土壤,还有附近的对照土,就听二十几米开外两片儿警在喊。
  
  “熊法医、小宋法医,你们过来看看,这里有情况!”
  
  宋小慈放下瓶子和熊照安一起跑了过去。
  
  就见山坎边的一处喇叭形洞穴处,插着一根骨头,一端在洞里,另一端露在外面。
  
  “左腓骨,找到了。”宋小慈总算放下心来,看来主要长骨都齐了。
  
  “这没什么,食腐动物的功劳。”熊照安也算是见过不少这种情况的。
  
  黄胖子和周启明点点头,表示赞同。
  
  周启明问黄胖子,“非洲大草原有秃鹫、秃鹳,还有彘狗,我们这一带有什么?”
  
  “獾子,这玩意儿嗅觉特别灵,几里地外就找得过来,它们有多个巢穴,这里应该是其中之一。”黄胖子显然已经随乡入俗,对这一带很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