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燕王 > 第576章 水战训练

第576章 水战训练

第576章 水战训练 (第2/2页)

投石机投掷石弹涉及到力学问题,杨丛义自然没法跟他们讲这些内容,只能从石弹重量、抛射角度、张力大小和石弹落点的关系,跟他们进行最通俗的讨论,最后让他们明白,投石机投弹是否准确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不是靠运气。
  
  至于如何找到这个规律,杨丛义告诉他们,只能通过在陆地上进行标准试验,测出相同的投石机在不同抛射角度、不同重量的石弹和不同的张力下,有效投掷距离是多少。
  
  等一一测算清楚,制定出标准,投掷训练便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任何一个人按照标准来,都可以指哪打哪儿,提高投石机命中率。
  
  苏仲等人听后似懂非懂,经过一番更为详细的解释和探讨之后,最终才将如何训练将士有效使用投石机搞清楚,并达成共识。
  
  末了,杨丛义还提醒他们,如果期间遇到什么难以解决或是想不明白的问题,不妨去“造院”问问,那里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会帮他们解决问题。
  
  至于军阵、骑射训练,杨丛义并没有特别的建议,毕竟最重要的一战还是在水上,有机会上岸追击敌军最好,没有机会也不能强求,再说了,仅凭两条腿,他们怎么可能追得上骑马撤退的敌军?能在长江挡住敌军就够了,其他的还容不得他多想。
  
  精武军中之事安排完毕,杨丛义去了一趟“造院”。
  
  三年前交给“工所”的四项任务,如今都有一些进展。
  
  透明的镜片烧制出来了,虽然还不是特别透明,但隔着镜片也能看清一些特定的事物,随着法提拉玻璃工匠的到来,正在迅速改进,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能烧制出真正透明的镜片来。
  
  泥灰烧制进展迅速,从开始试验研究,到成功让沙子塑形,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当然最开始的泥灰塑形效果并不好,用锤子能轻松敲碎。但经过工匠们三年来不但改进,如今烧制出来的泥灰塑形的沙子,已经很难敲碎,缺点是塑形过程太长,最短需要三天时间才能成功塑形,未塑形成功之前都是软的,所以还得继续改进。
  
  火枪铸造也有长足的进步,在用竹筒试验无数次之后,工匠们最终换上了铁筒,虽然用不了几次,铁筒就会被**炸裂,但有效射击距离已经达到二十多丈远。
  
  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射击距离,工匠们将铁筒加粗加长,以便能装更多**,随着铁筒加粗,装的**越来越多,射击距离也越来越远,最远距离居然达到一百多丈远,然而当他们增加**,准备再进一步时,铁筒在大量**作用下被炸的四分五裂,其中一名工匠当场死亡,多人受伤,于是沈缙便下令终止了大火枪研究实验。
  
  有工匠因为研究火枪而牺牲,杨丛义虽然心疼,但还是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欣喜,这是工匠用牺牲换来的成就,就此封存或搁置太过可惜,于是在他的过问下,对大火枪,也就是火炮的研究实验得以重启,并把他放在了比研制火枪更重要的位置。
  
  当然对于火炮研制,杨丛义也从他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沈缙和工匠们参考研究。
  
  海船推进器的研制进度很慢,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能不能用要先制造出来才知道,而在制造出来之前得先把它设计出来,一旦出现错误就得重来,设计麻烦,制造起来更是麻烦,沈缙带领工匠们用了三年时间,最终制造出来的一个推进器只能推动两丈余长的小船缓慢航行,速度比用船桨划的还慢。
  
  沈缙虽然对此并不满意,但杨丛义看到实物之后却是非常高兴。
  
  他告诉沈缙,在他看来,他们制造出来的推进器,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东西,今天能比划桨慢,也许明天就能比风帆还快,随着不但改进,十丈、二十丈的大船都有可能轻松推动。
  
  而后便跟工匠一起,仔细梳理了设计初衷和原理,指出了问题,探讨出了解决方案,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当然研制推进器,最重要的还是要他们自己去摸索,他能帮上忙的地方有限,况且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