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末三国之霜瑜煮雨》 > 第四节:香消玉殒

第四节:香消玉殒

第四节:香消玉殒 (第2/2页)

当孙策准备赴死之时,身后袁纾的惨叫声,忽然回荡在寂静的夜空。
  
  此刻,孙策是多希望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但事实终究是残酷的,当孙策回首的霎那,袁纾中箭倒地的画面,还是映入了他的眼帘。
  
  若说孙策在震惊之余,心中还怀着一种情绪,那无疑就是愤恨。他恨袁绍一意孤行,恨周昂弄巧成拙,恨自己懦弱无能,更恨这大争之世不由人情。在这股仇恨之力的驱使下,孙策变得愈发悍勇,他回身杀了放箭的弓弩兵,又直冲周昂而去。
  
  “挡住他,别让他过来。”周昂边叫喊着,边连连后退。
  
  “贼子修走,纳命来!”孙策边喊,边健步杀出重重阻隔。待追上周昂,孙策二话没说,提剑就冲他胸口刺去。
  
  “将军死了,快逃!”
  
  周昂一死,剩余的这群残兵遂四散而去。
  
  孙策健步跑回原地,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袁纾,不禁放下手中的利剑,一把抱起血染裙襦的袁纾,道:“纾儿,你不能死,我不允许你死!”
  
  “我,在你心里,究竟是,什么位置?”
  
  “此生此世,无可取代。”
  
  他们皆难掩心中情绪,止不住泪水纷飞。不同的是,袁纾的眼泪,代表着幸福与喜悦;孙策的眼泪,暗藏着悲痛与后悔。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多想调拨时钟,将时光回溯到某个片刻,试图去挽回曾经的过错,改变已错过的时间。
  
  如果片刻前,孙策答应与袁纾隐居山林,也许周昂就不会出现;如果一年前,孙策能够明了自己的内心,也许他们早已结为连理……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袁纾的生命,终将无法挽回。
  
  在爱与泪的包围中,袁纾解开腰间的玉佩,亲手佩挂于孙策的腰间,断断续续道:“纾儿福薄,不能继续陪伴伯符了。在伯符找到下一个心爱女子前,就让这赤乌玉佩,代替纾儿陪伴伯符一程。可是,待伯符找到下一个心爱女子,记得要将这赤乌玉佩,亲手放回纾儿身边。到那时,这块赤乌玉佩就会代替伯符,永生永世陪伴着纾儿。”
  
  “嗯,嗯!”
  
  就在孙策连连点头应声之时,袁纾也渐渐失去了意识,悄悄了断了呼吸,慢慢闭上了双眼,缓缓停止了心跳。当袁纾的双手冉冉下垂时,孙策的一颗破碎之心,似乎也跟着飘零了遍地。
  
  这一夜,孙策没有动弹,更不曾回营。他只是紧紧拥抱着袁纾的身体,轻轻呢喃着纾儿的名字,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袁纾也并没有离他而去。
  
  次日晨间,当孙坚沙场整军时,才知孙策一夜未归。
  
  大战将至,帐下主将却失去踪迹,孙坚不禁大发雷霆道:“尔等少主何在?”
  
  “主公可去少主营内,书案之上一观。”
  
  当他来到树林时,孙策依旧怀抱着袁纾的身体,独自呢喃着纾儿的名字。孙坚不明就里,遂问孙策何故。
  
  孙策“嗯”地一声,渐渐缓过神,道:“周昂已死,尸体就在前面。”
  
  孙坚见到周昂尸体,遂拔出腰间的龙渊剑,一举斩下其首级,命人悬挂于阳城之外示众。
  
  孙坚来时,本想找孙策共赴沙场。但是,孙策魂不守舍的样子,怀中袁纾的尸体,却令孙坚不忍在此时打扰。他来到儿子身旁,仅扔下句“节哀”,就独自领着数万兵马攻城。
  
  守城的袁军将士,见主将首级悬挂于城外,便顿时没了心气。在孙家军的猛攻之下,袁军将士仅守城一个时辰不到,就全线溃败,逃出了阳城。
  
  战役结束后,孙坚就迫不及待地,策马来到了城郊树林,将阳城大捷的消息,分享给了孙策。孙策得知消息,只“哦”了一声,遂抱起袁纾,徐步往阳城方向迈进。孙坚见状,不禁牵着马,与儿子共同步行。
  
  在通往阳城的紫陌上,孙坚试着问道:“袁纾究竟为何而死?”
  
  “纾儿没死,她只是累了、睡着了。”孙策呢喃道。
  
  “她是否因你而死?”
  
  “纾儿没死,她只是累了、睡着了。”
  
  一路上,无论孙坚如何发问,孙策回答的,都只是那亘古不变的一句。孙坚无奈,只得在回到阳城后,通过审讯战俘的方式,试着还原事情的本末。在战俘讲述完有限的线索后,孙坚的手下,又从刺史府的一间房中,发现了一封足以证明一切的书信。
  
  这封书信,乃是袁纾写给袁绍的,上面记录了许多足以催人泪下的话语。那间发现书信的房间,正是袁纾这几日的居所。
  
  他即刻带着书信,来到了孙策房中。此时,孙策正在床榻边,默默陪伴着袁纾。孙坚看到儿子整日一副颓废模样,终于忍无可忍,遂一把拉起孙策,怒道:“孙策,你给我清醒点,袁纾已经死了。”
  
  孙策默不作声。
  
  孙坚来到袁纾身前,拔出袁纾身体上,仍未取出的流矢,道:“见否,她已没了知觉。”
  
  孙策依旧默不作声。
  
  孙坚将书信交到孙策手中,道:“你看看吧。”
  
  孙策接过书信,只见信中写道:
  
  “父亲,当你看到这封书信时,纾儿非与孙策浪迹天涯,即是已不幸命归九天。也许父亲会问:你与孙策仅几面之缘,这样做值得吗?
  
  在此,望父亲明鉴:当两年前讨董会盟上,孙策不顾诸侯目光,不顾父亲责难,将那价值连城的赤乌宝玉亲手交与女儿时,女儿的一颗心就已为之颤抖。
  
  后来,为了试探他的人品,女儿曾要求孙策送女儿返回闺房。他不顾有要事在身,将女儿送回闺房,遂转身离去。自此,女儿就愈发钟情于他。
  
  梁东之战后,女儿难掩内心之思慕,独自前往梁东寻他。至此,女儿即知此生之命盘已然注定,女儿此生只能嫁与孙策。
  
  此番前去,若孙策心中有女儿,即是此生最大幸事;若孙策心中无女儿,也是此生命该早逝。
  
  最后,请父亲原宥女儿为爱不顾一切,原宥女儿不能在父亲跟前尽孝。
  
  ——不孝女袁纾书”
  
  孙策看过书信,只是淡淡地说道:“明日一早,我便带她回富春祖坟安葬。”
  
  “回富春祖坟安葬!”
  
  “常言道:‘出嫁从夫’,纾儿是我妻子,当然要葬在孙家祖坟。”
  
  次日,当孙策带着袁纾回归富春,孙坚就命人将袁纾的死讯,留下的书信送给袁绍。后,孙坚又将这两天发生的一切写成帛书,命人发往洛阳城周瑜手中。
  
  待此间事了,孙坚即独自带兵远征荆州。因为早在讨董会盟时,孙坚曾经说过:“一郡之恨,当以一州来报。”刘表夺取长沙的仇恨,也该是清算的时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