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民奴 > 第十章 传道(十)

第十章 传道(十)

第十章 传道(十) (第1/2页)

李成梁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边关将领,他本是朝鲜内附后裔,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但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年青时家贫,不能袭职,四十岁时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读书人。尤其是他作为朝鲜移民,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和排挤,如果不是边事不振,忧患多多,或许他连这个世袭军官的职位都得不到。幸好当时的巡按御史觉得他是个人才,出钱资助他到京师,才得以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平步青云。
  
  四十四岁一战成名当上辽东总兵之后,久居贫困的他自然知道如何更进一步。经常以金银为利器结交权贵人士,靠掠夺边关各族之财进献朝中各个大佬,只要是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重臣,没有哪一个不被他喂得饱饱的。即使是以风节著称的张居正,掌权时也收过他的贿赂,朝中人人都为他说话,升官自然如同火箭般。
  
  有了保护伞,李成梁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地收刮财富,任用私人掌控辽东各地军权,九个儿子和手下大将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等辈都家资富足,拥兵一方。同时掌握了整个辽东的军资买卖和马价议定,甚至于朝庭直管的盐课、市赏、岁贡等,都一一收入手中。辽东大帅这个称呼早就名不符实,民间多数称之以“辽东王”。整个辽东,哪里还是朱家天下,十之七八可称为李家天下。
  
  当张镛镇定自若地站在诸人眼前,面带微笑,语气轻松地把自己的八旗制度略作阐述时,李氏父子无不肃颜静听,就连一向瞧他不起的李端儿和麻承勋也惊讶地看着这个风度翩翩、胸怀韬略的少年。
  
  “承勋,端儿,你们先出去。”
  
  等张镛稍告一段落,还没进入实施细则时,李成梁盯着李端儿,严厉地命令道。
  
  这些都是犯禁的话,虽然只是草创的制度,但越少人知道才越好。尤其是有麻承勋这个外人在,麻家世代忠良,难免不会产生变故。
  
  麻承勋自然也明白自己不能听,好言哄着李端儿出门休息去了,倒是从来没听过爷爷用如此严厉语气说话的李端儿出门时狠狠地瞪了一眼张镛。
  
  “如何避朝庭耳目?”
  
  待两人走后,房中只余下李家父子三人和张镛,李成梁略一沉吟,便开口直指要害。
  
  “倭寇,朝鲜,女直,蒙古,关键之地是蒙古。”张镛说得口干,站也站得累了,便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到李成梁躺椅旁的地上,端起方才李端儿喝过的一杯茶,也不嫌脏,一饮而尽,然后笑道,“小子唐突了。”
  
  “蒙古人历来为我大明心腹之患,以此为征服之地的开始,转移朝庭的视线,说它为关键之地倒也无可厚非,那倭寇正处于战乱之中,平秀吉方任太政大臣,还没任何根基,”李成梁也不在意张镛的失礼之处,淡然道,“朝鲜,弹丸小国尔,不足为患,至于说起女直,不过一群光脚丫的农夫罢了。”
  
  “非也,蒙古人四分五裂,各部落之间相互征战不休,早就没有了大元的雄心壮志,我以其为关键,在于其功易得尔,”张镛正色道,“为我中华腹心之患者,近则倭寇,远则女直。”
  
  “张先生但请慢慢解说这倭寇情况。”李如梅抢先说道,张镛是他找到的,年龄虽小,但靠优异的表现已经在父兄面前赢得了不少的信任,称之为先生倒也不造次,但他也清楚父亲心中隐藏的那一根逆刺,自然不想张镛自讨没趣。
  
  “近观蒙古各部,无一强力的英雄出现,须知历史通常是由英雄来书写的,如同大帅之于辽东般,”张镛恭维道,“倭寇和女直,便各有一英雄,倭之平秀吉,又称丰臣秀吉,起于微末,其人的雄心壮志不可以道理来估计,统一扶桑只是他的第一步,我大唐雄霸天下的例子才是他最终的人生希望,扶桑列岛、朝鲜都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只有我中华大地,才是他的目标之一。”
  
  “扶桑之于我中华,好比蛇与象,他吞得下去么?”李如柏插口道。
  
  “据闻苏浙等地倭寇盛行时,五十倭寇就可攻城略地,打得我大明内地官军不能抵挡,这种情形必为倭寇中的有识者所知,”张镛叹道,“我大明有战力者,唯九边士卒、辽东铁骑尔,若是倭寇以朝鲜为跳板,进而谋我辽东,倒也无碍,我辽东精兵必将令其折羽而归,倘若他们不顾辽东,整顿水军,直接以东海列岛为跳板,用重兵攻我大明的赋税重地江浙,胜败还真是两说。”
  
  “女直有何英雄?”李成梁眯着眼睛,面带微笑问道。
  
  “不知大帅还记得十五年前开始修建的宽佃六堡乎?”张镛直觉上告诉他这件事很危险,但事到临头,如果不说清楚这件事的危害,八旗制度和称霸辽东只是一个一刺便破的美梦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