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东方神都K > 第二十一章 怒削为民

第二十一章 怒削为民

第二十一章 怒削为民 (第2/2页)

太后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于是沉下脸来问:“皇儿,你到底什么意思说与哀家明白。哀家说杀了李跃一些民众你不愿意,你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难不成,你让哀家来只是看你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好显示您的威严和智慧?”
  
  “儿臣不敢,儿臣绝无此意!”皇帝心里一惊急忙跪在地上道。
  
  钱化站出来说:“太后请息怒,陛下的意思是李跃有功于朝廷,杀是杀不得的。群臣也从来没有议论过是否要杀李元帅,群臣们议论的是李跃有功于朝廷是对他以功封赏呢还是以过抵罪,群臣各执己见议论不休,上难以决断今日特请太后到殿就是想请太后拿个主意。”钱化的话终于让太后明白这群人的用意了。
  
  “老将军,依你之见呢?”太后还是板着脸没有一丝的喜悦。钱化跪下道:“启奏太后,老臣以为李跃元帅是万万杀不得的。至于如何处置,老臣不敢妄言。”太后瞥了他一眼有问:“司马青,你是丞相你拿个主意吧?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跃呢?”太后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先让群臣说出自己的主见,自己再从中取他们两者的共同点儿来作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决策。可是,司马青也不是傻瓜,他见钱化没有说出自己的主见,他也顺水推舟道:“臣愚钝无良策,请太后示下。”太后冷冷一笑知道从这群大臣嘴里是问不出什么话来的,转而问跪在地上的皇帝道:“皇儿,他们一个不敢妄言、一个愚钝,你不会也像他们那样吧?”皇帝立刻说:“启禀母后,儿臣以为李跃元帅杀不得的。”太后忍不住笑道:“哀家知道皇儿爱惜将才,但是杀于不杀、赏于不赏,你自己得先拿出个主意来啊。”皇帝一扭头正好看见老师秦忠正给自己眨眼睛,于是心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儿臣听母后训示。”皇帝虽然不明白秦忠为什么不让说自己的主见,但是他还是照做了。太后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道:“秦忠,你是太师你教教皇帝怎么处理这件事。”秦忠站出来跪下道:“请太后恕罪,微臣教陛下的都是一些孔孟之道、治国良策,没有教给陛下怎样处理被妖精吃了将士们以后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再说,微臣也不知如何处理。请太后示下!”太后凤椅上站起来走到玉阶上站定说:“秦忠啊秦忠你这只老狐狸、、、”她说着笑了笑,脸色瞬间一变正色道:“传哀家懿旨,李跃削职为民,元帅一职由皇帝再寻找合适的人选担任。出征将士皆按照战死沙场优厚抚恤,归来的将士有功者酌其功按律封赏,无功者每人赏银十两粮米三担,即日分发下去,不得有误。”诸位大臣立刻叩头谢恩道:“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包括诸位大臣都没有想到,讨论了四天的李跃问题,就这样被太后处理好了。虽然那些嚷着要皇帝封赏李跃的大臣心里不服,但是也不敢说什么了。因为,按照太后刚听到这样的消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震怒,现在说不准已经把李跃的人头砍下悬于东门外了。虽然李跃被销职为民,但是太后并没有说“永世不得录用”,过几年皇帝就可以随便找个理由重新启用李跃,不管怎么说李跃总算是保住了性命,也不枉自己在朝堂上拼死力保。就看李跃以后自己的造化了。
  
  李跃随御史李景大人匆匆来到京城刚到馆驿,就接到免李跃元帅一职放逐民间的圣旨。李景替李跃纷纷不平要进宫面见皇帝讨个说法,丞相司马青又来传圣谕,并把今日朝中之事给李跃说了一遍。李景听了以后吓出一身冷汗,怪自己刚才太莽撞险些又害了李元帅。司马青说:“陛下,让微臣转告元帅。‘爱卿忠君爱国,为国为民尽心尽力,朕知之。然而天地弄人,让爱卿承受如此多的罪责,朕心不安。望元帅返乡之后,洁身自好,继续努力为国为民出力,有朝一日朕定会迎元帅入朝为官。’元帅,陛下有一样东西让本相交与你。”司马青说着从身后太监手里接过一只托盘送到李跃手里,李跃一直跪在地上,举起双手接过叩谢皇恩。
  
  送走司马青以后,李跃站立在地上久久凝视他离去的背影,又想起死去的将士忍不住落下泪来。李景劝了李元帅一通,问他将要去哪儿里。李跃说:“出京城往正南走大约一百五十里处有一个叫千层洞的地方,在下将去那里安身。”
  
  李景不忍心让李跃一人孤孤单单的走又送了他一程方才与他告别回来。看着李景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远去的尘土里,离别的泪在眼里忍了又忍,终于洒在风尘里。李跃虽然是一只树妖,但是他心里是纯洁的。李跃本来是想报答当今圣上上世对自己的顾眷的,可是却没有想到自己反而给他添了麻烦。此时,李跃才想起皇帝送自己的东西,于是伸手到怀里掏出那块黄布展开来看时不禁愣住了。一捧芍药花瓣!不知是他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送自己一捧芍药花瓣,难道说这就是天意吗?难道说,那个蓬莱山上常抱着一只水臌给自己浇水的童子还记得自己?李跃身子一抖变回了原形,一块杂草丛生的地上突然长出一颗好高的芍药树。而且像极了人形,那颗芍药树的原形就是李跃刚才捧着手里的那捧芍药花瓣的样子,只是树的顶端高高立起,好像在向远方眺望着什么又好像是一种没有归期的守候。李跃为什么要选择现出自己的原型,留在这里却又像在翘首期盼着什么?
  
  一个孩子被爷爷牵着手从李跃身边走过,孩子望着这珠芍药树好奇地问:“爷爷,您看这棵芍药树怎么像一个人呢,而且还像一个向远方极力观望的人?”爷爷的话可能道出了李跃的心情。“孩子,爷爷告诉你啊,在这个世上一种树能幻化成人形。可是呢,等他幻化成人以后就回报曾经对他有恩的人。如果这个对他有恩的人死了或者是到了另一个地方,这颗神树找不到恩人了它就会再变回原形守候在原处,站立千百年只为了报恩人对自己的一片情意。”李跃被老者的话打动,使劲摇摆着树干。以此来答谢老者的知遇之恩。这一老一少转眼间现了原貌,原来是乐明师尊和同济师兄。乐明对李跃说:“徒儿啊,你这是何苦呢?同普小童已经转世为人,并且是为师亲自把他送到帝王家,让他成就一番事业也好在阳寿尽了早日被度化成仙,前世之事他如今又如何记得呢?你这样白白浪费了韶华又能得到什么呢?”乐明祖师摇着头又道:“同普小童日后将有一番大成就,而且人命在天是每个人所改变不了的,你也就不要在这里空空守望了。及早随我回去,成就你的因果。”同济师兄也劝道:“是啊师弟,师父说得对。同普已经转世为人,他对以前的事情皆以忘却。你何必为了一个没有前世记忆的人白白空耗了自己的修炼时光呢?师弟及早醒悟随师父回到蓬莱山继续修炼吧。”
  
  “师兄,你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不再改变!请师尊和师兄回去吧,徒弟原在这里守他一世平安,短短数十个春秋转眼即逝,那时徒弟再回山修炼。”李跃现出原形跪在师父面前给他磕了三个头以后又变回到原形伫立在那里摇摇欲漂。
  
  乐明师祖长叹一声道:“唉,既然徒儿志不可夺,为师也就不再强求了。只是徒儿要牢记自己的话,数十年以后及早回山修炼成就一番因果。同济,你把佛书上说的《早醒觉》背于你师弟听。但愿你师弟及早醒悟,早日回到蓬莱山上修炼。”
  
  “是,师父!”同济应了一声又对李跃道:“师弟,你听好了。为兄给你背了。”
  
  “有劳师兄了。”李跃应了一声。同济给李跃背了一遍《早醒觉》后问:“师弟可听明白了?师父一片好意,请你多多考虑,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韶华。”
  
  李跃不再回话,乐明祖师见他没有丝毫的回心转意,只好长叹一声道:“同济,我们走吧!李跃徒儿你要好自为之,数十个春秋以后就回到蓬莱山去修炼吧!”乐明祖师知道自己再怎么说也不会让李跃回到蓬莱山上修行,只好和同济回山。
  
  李景回到皇宫向皇帝禀报说,自己已经遵诏送李元帅走了,他还带走了御赐之物。皇帝急切地问:“李爱卿有没有留下什么话給朕?”李景望着皇帝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木然的摇头。皇帝眼睛的亮光瞬息即逝,他像突然间就迷失了一般,茫然而又滴落到声音自语道:“他怎么没给朕留下句话就走了呢?他怎么就这么狠心的走的呢?难道他不原谅朕,在恨朕?”皇帝踉跄着身子走到御座上坐下,双目迷从的扫视着大殿里的一切,一片孤寂慢慢犯上心头让他感伤。李景不知是该退出大殿去还是上前劝几句皇帝,原来一个站在权力顶峰的人也这样的突然无住起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可能才真正的还原成了一个人一个完美的自我。原来上位者喜笑不显于色,也是一种无形的痛苦。人在这个世上真正的快乐吗,恐怕没有几个吧?连拥有至高权力的皇帝都有烦恼,更何况一个普通人呢?李景轻轻的启道:“陛下,请不要伤悲了。李元帅说他会在离京城正南一百五十里的千层洞居住,陛下若是想见李元帅有空就可以去那里找他。”
  
  皇帝听到这话儿就像突然还魂了一般兴奋起来,他跑下御座像个孩子似的拉住李景的手问:“李爱卿,李元帅真是这么说的吗?他真的住在千层洞里吗?”
  
  李景挣脱开自己的手跪在皇帝脚下道:“臣不敢欺瞒陛下,请陛下以龙体为重,以国家江山社稷为重;先君主而后臣子,先父而后子,此乃君臣父子之道。圣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是正道。陛下乃万盛之躯,岂可因为臣子而寝食难安?”
  
  “好了好了老爱卿,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了,老爱卿不必多言了。”皇帝从兴奋中安定下来,摆着手对李景说:“老爱卿诲人不倦,朕改日再聆听教诲,老爱卿退下吧!”李景只好悻悻退出去,在退到大殿门口时又听见皇帝说了一句:“居于上位者,就没有自由了么?”李景一愣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速速离去。留下一个居于上位的人独自孤单,也许这就是帝王的宿命吧?权利和自由不可双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