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帝国行 > 第309章 积变(32)

第309章 积变(32)

第309章 积变(32) (第2/2页)

“其实,从你们起事那日起,失败便早已注定,十年一统江山,不过是痴人说梦的笑话。”
  
  “哦,看来魏将军很有自信嘛。”
  
  “公孙相国,你可知亥、陈、号、梁四朝缘何最终败亡?”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由不得旧朝不亡,此乃顺应天时民心所向,莫非魏将军还有其他高见?”
  
  “天下大势人心所向不假,而人心的根本呢,人心的根本何在,在乎于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
  
  纵观历代王朝,但凡使民失地者,无不是权贵勋戚统治者极尽压榨与盘剥,究其根本,是当道者腐败堕落骄奢淫逸,以至法统衰败正气无存。
  
  天下无人正法,又何来正气,天下无正气,又有何人正法统。上至君王,下至芝麻小官,无不是视百姓为牛马,视苍生为草芥,极尽满足个人私欲而废天下公事。
  
  魏某在邵平之所见所闻,黑巾军无不是极尽盘剥与腐化堕落,仅仅不过一年时间,黑巾军在邵平上至主事官,下至圣使,无不是打着讨伐无道诛除暴君之名,行个人苟且糜烂之实。腐化堕落之速度,古之罕有,此种国体,此种军队,岂能长胜不败。
  
  与其是说你们十年一统天下,不如说是十年做一春秋大梦!”
  
  “你!”公孙岳闻之气结,竟无言以对。
  
  【注1】关于粮食存储周期,首先必须明确两点,其一是古代和现代的标准不同,其二是谷物的保存必须带壳,否则无法长期保存,古代更无法长期保存。
  
  关于谷壳对淀粉的保存作用和理论,这里不做赘述。具体说明一下古代粮食保存的几个问题。
  
  其一,带壳谷物的保存周期,如以能吃为最低标准,放个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例。从三年自然灾害,到改革开放头几年间,中间的二十年时间,全国上下无不饥馑,口粮和食用油按月配给,但不是因为国内粮食产能不足,当然,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几年粮食产能确实不足,但七十年代中期已经不存在这一问题。
  
  之所以粮荒缓解后,还要配给口粮,核心问题是当时的外部战争威胁,和国内农业生产力偏低,迫使中央不得不积存更多战备口粮,因为一旦全面战争,国内生产将陷入战时状态和动荡,农业生产很难满足全民皆兵,大量人口脱产投入战争的消耗。
  
  同时美国在越南实行的农业灭绝策略,严重打击了北越的农业产能,而中国为越南当年提了两百万大军所需的一切军需开销,尤其是口粮和弹药,足够两百万越南大军脱产维持十年吃喝拉撒的用量,仅此一块就严重挤压了国内的生活开销,同时还有朝和阿尔巴尼亚的对外援助,非洲对外援助,都消耗了国内工业、农业产值所能分配的资源。
  
  至于食用油也实行配给,棉花也实行配给,根本原因任然是当时特殊背景造成的结果,食用油不光能用于人体摄入,同时也能转化工业燃油、润滑油、工业用品,尤其是当时国内石油开采产出不高,许多化学品的的消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油、动物油的化学转化。
  
  而棉花,又是生产安全无烟火药的必需品,大量棉花被用于生产军火囤积,和越南战争的消耗,由此导致棉花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因此改革开放后不久,大量库存粮进入市场,当时吃到的口粮,都是过去二十年间囤积的战备粮,呈暗红色,就是因为存放时间较长所致。
  
  其二,以秦朝一统华夏为例,秦朝用兵高峰达六十万,其中既有战卒,也有武装民夫。按当时的生产力,需要十到十五个成年人,才能基本保证一个脱产男人的基本开销,同时又要保证国内的社会稳定,维持老百姓最低的需求,至少需要二十五个人,才能维持对外用兵和国内稳定。而以当时中国人的人口,秦国一统中国之前,显然没有一千五百万人口。
  
  因此就涉及到战备问题,秦帝国一统中国,吃的仍然是过去一百多年间不断储备和更新的储量,只有足够的储备食品,才能让更多男性脱产投入战争,同时又不挤压国内的战时生产个民生需求。
  
  当然,吃一百年前的口粮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有一个制度化的措施,保证粮食不断的更新,新粮入库,陈粮出库,不断周而复始加以更新,当积累到一定规模,足够维持几十万大军多年开销,就能发动强大的战争机器。
  
  所以古代吃到年头较久的口粮是可以理解的。
  
  其三,如果一定要崇洋媚外,中国古代的粮食储备不足以论证这一点,也可以据两个国外例子。以一战英国和美国为例,二战英国前线食用的腌的牛肉,还是拿破仑时期英国库存牛肉,英国二战还在食用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牛肉,两个时间都差不多像个一百年。而美国二战早期,还在吃南北战争时期的牛肉火腿,时间也七八十年。
  
  当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的时候,只要能吃,基本上都不会计较什么保质期问题,因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是牲口。只不过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产力提高了,人的理念也增加了,才会出现标准化,而且现代社会癌症、肿瘤的发病率也没见少,估摸着还比古代高。
  
  其四,关于中国古代粮食保存技术问题,以唐朝洛阳“含嘉仓”为例,含嘉仓是修在地下的粮仓,其先挖掘底坑,而后夯实,用火烧硬,如此反复藉此,可保证粮食在地下的保存周期极长,还不会渗水返潮。含嘉仓常备粮可保证一百万唐军一到两年的口粮支出,而唐军鼎盛时期,也不过五六十万人,足可保证天下之军三到四年的战争开销,而且期间还无需向天下征收高额赋税,缓解了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而唐朝每次对外作战,往往只有数万,乃至十万,洛阳的含嘉仓可以供应十万大军十五年的需求,因此战争是生产力、制度、储备、调度的综合保障措施。没有足够的家底和储备,在农业体系下,战争的成本和周期都考验着一个国家的体制和治理水平。
  
  【注2】关于本书中的版图问题,在此在此说明两点,其一是文中的“中原地区”地处南半球,其二是版图很大。
  
  关于农业社会版图问题,唐朝和元朝是较为典型的大版图帝国。以唐朝为例,唐朝鼎盛时期,消灭了东西突厥后,现在的东伯利亚、中伯利亚、西伯利亚尽数纳入唐朝疆域之内,同时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均在唐朝的疆域之内,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东北部,也在唐朝疆域之内。南方到今天的越南、老挝、缅北、印北地区都在唐朝版图之内。
  
  因此唐朝的边界,与当时的天竺,波斯两大帝国接壤。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疆域版图不等于管辖,尽管以上这么多地区都是唐朝疆域,但仅仅是军事威慑和政治管辖,并没有实现中原地区的行政直隶管辖,也就是后期逐渐发展出来的称臣纳贡和藩属国,其中原因很多,重点有三点。
  
  其一是已经超出了农业体系所能达到的行政管辖极限,唐朝鼎盛版图也就维持了十多年,而后不断在收缩和改变。
  
  其二是在当时统治阶层看来,这些地方受到气候,民族构成和土地质量,无法实现耕种收益的平衡,还需要大量倒贴和移民,对于农业社会王朝而言,成本太大,而且是荒无人烟不毛之地,在中原权贵阶层眼中,尤其是文官集团眼中,没有太多价值。
  
  其三,也是最重要一点,是通讯问题。所谓的行政管辖,本质是中央政府的命令,能在短时间内,反应到地方,并予以落实和监督。如果版图巨大超过了通信保障和落实有效时间,就很难保证行政管辖的有效性。
  
  如周朝,为什么分封,其一是周朝内部的山头林立,姬发是靠着大量贵族起来的周王,没有好处,人家能跟你混?
  
  其二是交通不变,当时可没直道、驰道这么先进的高速公路,直道秦朝,才出现有“驰道”这么个高科技。而且周朝养马很不发达,所以马驿基本上就是奢侈品,制约了通信,没有通信,又要解决大一统问题,就只能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
  
  所以历史的局限性,制约了农业帝国的版图疆域,分封的目的不是古人给自己留下的坑,而是在当时最好的选择,如果有电话、汽车、飞机,周朝还需要分封?显然不需要了。
  
  唐朝之后,元朝版图最大,为了维护黄金家族的统治,蒙古帝国横扫世界之后,也实行了分封制度,也是因为内部山头林立,同时通行不畅带来的制约,当时从欧洲送信到元大都,路上跑马就得单程三个月,而且元帝国也没心思修背景到莫斯科的驰道,所以从莫斯科到元大都,再从元大都发往莫斯科,得半年后才收到,也许四个月前就已经造了反,哪里还来得及。
  
  更要命的是蒙古帝国横扫世界带来族群迁徙问题,导致不同山头代表了不同族群利益诉求,说起来当今的俄罗斯,还是金帐汗国的地盘,波斯还是莫卧儿帝国在帖木儿帝国废墟上建起来的王朝,说来说起,饶了一大圈,全世界都是中国的版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