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汉神医 > 二十九、留得正气冲霄汗

二十九、留得正气冲霄汗

二十九、留得正气冲霄汗 (第2/2页)

周子华是在赤泉侯杨胤府上的管家,杨胤的大公子杨敞娶了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他们两家是亲家,所以司马家的事他应该知道的。
  
  只见周子华摇摇头叹了口气说:“满朝文武都在骂李陵时,只有太史令默不作声,于是陛下就问太史令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太史令说李陵将军对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经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今这一次战败,那些为保全身家性命的臣下便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将军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说到这,卢福也点点头说:“太史令说得对,我想李陵将军不是真心投降匈奴,是想假降再寻机逃跑。”
  
  “刚开始陛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过了几天后又有边塞的人过来报讯,说是从捉到的匈奴俘虏那得知李陵将军是真正投降的,于是陛下大怒,才把李家全部抓起来,太史令司马迁也被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为由被定为诬罔罪名。”
  
  说到这周子华很激动,停顿一下又继续讲述道:“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但听大公子说,太史令司马迁一直想编纂一部史书,说是其父的遗愿,因此为了完成这个遗愿,他毅然选择了以宫刑赎身死。”
  
  听到这里,大家都为司马迁的遭遇表示同情,朱立伦一针见血地说道:“其实太史令为李陵将军说话,就等于暗中贬低贰师将军李广利;起初,陛下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只令李陵将军协助运输,后来李陵将军与单于主力战斗,李广利却少有战功;陛下认为太史令诬罔,是想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将军说情。”
  
  文道也附和说道:“就是嘛,陛下一直恩宠李夫人,自李夫人死后,又将此恩宠转移至其兄,还封为贰师将军,呸,说到底就杀猪佬一个,何德何能做大将军。”
  
  “太史令能为李陵将军说情,其精神可嘉;但是我认为现在我们大汉正与匈奴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史令为李陵将军辩护的言论有点不合时宜,不啻于是在为叛国行为张目;如果陛下认同了他的言论,那无疑是给其他武将战败降敌开了一条出路;投降了仍然能被当作功臣,家人无恙,以后人人再无后顾之忧,谁还会为国家死战沙场?”
  
  看来朱立伦这人还是挺稳重,很有政治头脑,做事沉着、干练。其实刘彻身为一国之君,要高瞻远瞩,全局考虑的,他诛杀李陵全族,再将为其辩护的司马迁处以极刑的行为是要及时将投降主义扼杀与萌芽之中,可怜的司马迁,为不合时宜的辩护而吞下苦果。
  
  此时医馆前堂有人来看病,于是公孙彧忙说道:“朝廷的事我们还是别议论吧,医馆人多口杂,防止隔墙有耳,给自己招来麻烦。”
  
  大家听这么一说,就没再议论下去,文道也起身辞别,告别诸位,出雍门而去,朱立伦和周子华也是要忙于府上的事情而匆匆别去。
  
  大家都走后,卢福走到公孙彧跟前,悄悄地说道:“老弟,你真是未卜先知啊,全部都给你说中了,真神人。”。
  
  “不是我未卜先知,是梦中老者厉害,只是他的信息太多了,我老是记不住,特别是现在,经常在看师父的诊籍,脑子里记的都是医理药方,因此很多信息都忘了。”
  
  公孙彧终于给自己想了一个可以摆脱卢福经常要问他未来事的借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