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明末开山刀 > 第二十六章:关公面前耍大刀

第二十六章:关公面前耍大刀

第二十六章:关公面前耍大刀 (第2/2页)

本来他是要连王则之一起杀了的,可他没想到王则之会带着一群流民控制了黑虎寨。
  
  他不忍心杀害这些无辜的流民,更是对王则之起了惜才之心。
  
  尤其是看过王则之所写的那些东西之后,他犹豫了。
  
  然后,他设了一道考验,如果王则之不肯交出这些密信,那么他就会痛下杀手。
  
  结果,王则之毫不犹豫的把那些密信丢给了他。
  
  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情,王则之活下来了。
  
  如果换个人说这些,王则之肯定不信的,锦衣卫就不一样了。
  
  锦衣卫,明朝令人逆风丧胆的特务机构。
  
  属于内廷的侦察机关,最为皇帝所亲信,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皇帝搜集情报监察百官。
  
  虽然到了崇祯时期,锦衣卫已不复当年的威势,但是锦衣卫的密查力量仍旧不可小觑。
  
  更何况文一还是锦衣卫中的李若琏。
  
  史书记载:
  
  “李若琏,顺天籍。
  
  官拜锦衣卫指挥同知,闯王李自成进攻北京时,李若琏坚守崇文门。
  
  孤立无援的北京最终城破,崇祯自缢煤山,明朝遂亡。
  
  国破家亡,李若琏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
  
  随后,李若琏自缢而死。”
  
  在史书上还有么一处记载,李若琏虽出身锦衣卫,却能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一日,巡捕营获一木工,谓为督师崇焕奸细。
  
  奉旨打问。
  
  君问原缉员役,曰:“袁督师现在辽东,即有异志,渠之提塘、承差俱在京,何必用一木匠为奸细?”
  
  众坚以为真。
  
  及讯,犯人随口直认云:“袁督师修盖衙门,戴方巾,穿白绫袍。知我常在京中,遂差打听京中有多少人马。欲起手反叛。”
  
  君再四诱问,始痛哭曰:“捕营苦刑,叫如此说,不然驳回,当时夹死。我是山西人,在京作木匠,何曾到辽东?”
  
  君据实上报。
  
  (君就是这个锦衣卫李若琏)
  
  上令锦衣卫刘侨再审,乃以为真,立付重辟。
  
  君失出降二级,回卫。
  
  君笑曰:“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
  
  这个意思是说,崇祯年间,巡捕营抓到一个木匠,说是袁崇焕在北京刺探军情的奸细。
  
  李若琏奉旨打问,他觉得反常,袁崇焕就算有二心,以他的权势,怎么会找一个木匠做奸细呢?
  
  于是,他亲自审问木匠,木匠却对奸细罪行供认不讳,并指认袁崇焕意图谋反。
  
  李若琏依然觉得蹊跷,再三诱问。
  
  木匠见李若琏言行刚正不阿,始痛哭曰:“巡捕营对他用刑,叫我这么说的,要是不这么说,就把我夹死。
  
  我是山西人,在北京当木匠,什么时候到过辽东?”
  
  李若琏查明木匠是冤枉的,据实汇报给崇祯皇帝,以解冤情。
  
  崇祯疑心病重,加上袁崇焕曾私斩毛文龙,他已经不怎么信任袁崇焕,所以他让锦衣卫刘侨再去审查。
  
  刘侨回来汇报木匠就是袁崇焕的奸细,而崇祯则相信了刘侨。
  
  木匠的下场不知道怎么样了,而袁崇焕则因为种种猜疑,最终被崇祯判以凌迟处死。
  
  李若琏也因为这件事情,官职连降两级,但李若琏却不懊恼,而是笑着说道:“我不会用人命来博自己的前程。”
  
  李若琏这么一个狼人,却对王则之卑躬屈膝,此刻的王则之心有余悸的后怕不已。
  
  如果他走错一步,很可能已经变成了被活埋的孤魂野鬼。
  
  这就像一个三岁小孩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关公还配合的吐了一口血,然后摸摸小孩的头说别胡闹一样。
  
  在这封信的最后,李若琏郑重说明,他欣赏王则之,希望王则之不要误入歧途,否则下次见面,他就不会再手下留情了。
  
  王则之看完信有了一个隐隐的担忧,如果李若琏将他所做所为上报给崇祯,那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