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回到三国当黄巾 > 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

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

三国资料大全·三国官职体系 (第2/2页)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列侯:
  
  原秦**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行政单位,刘邦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东汉异性不封王,最大只能是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列侯。列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但只能衣租食税而已,不能自置官吏;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只有岁俸。
  
  关于军制
  
  东汉的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通过两大中央军事领导机构控制全军。这两大机构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中央警卫机构;由大将军、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国防军事机构。
  
  一;京畿驻军:(东汉形式上沿袭西汉南北军制度,但已无南军之称呼,光禄勋(郎中令改称)统辖七署朗官,卫尉统领各宫卫士。)
  
  1;光禄勋属下部队有三支(侍从护卫皇帝,警卫省殿门户,又备皇帝顾问和差遣):
  
  a;虎贲中郎将所统虎贲郎1500人,无常员,多至千人,皆父死子代;
  
  b;羽林中郎将所统羽林郎128人,无常员,时有增减。其兵源,光武时以征伐之士劳苦者为之,后多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弟中选补;
  
  c;羽林左、右监所统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其兵员一般从北军五营中选拔,待遇低于虎贲郎和羽林郎。
  
  2;卫尉(宿卫殿外宫门和巡逻警备宫内,保卫皇帝、皇后、太后、太子所后宫殿及中央宫府安全。)
  
  南宫卫士令统员吏95人,卫士537人;
  
  北军卫士令统员吏72人,卫士471人;
  
  左都候统员吏28人,卫士383人;
  
  右都候统员吏22人,卫士416人;
  
  七宫门司马下属约700人。共2700左右,
  
  东汉卫士多来自洛阳附近的固始、鮦阳、公安、细阳四县所谓农野谨钝之人,而非西汉时由地方郡国兵番上。卫士役期满后,东汉皇帝也如西汉皇帝一样,亲临赐宴,问候疾苦。
  
  3;北军分作两部:
  
  a;执金吾(中尉):属下缇骑(骑兵)200人,持戟(步卒)520人,任务是警卫宫城之外,洛阳城门以内,月三绕行宫外。缇骑多为富家子弟,持戟多出身寒门,均非征发而来,系招募编成。负责京师,维持治安;天子出巡,则随行护驾,侍从左右。
  
  b;五营(对外征战的主力常备军):由五校尉分统,北军中侯监管五校及其营地,总兵力4000余人,其中
  
  屯骑校尉之下员吏128人,领士700人;
  
  越骑校尉之下员吏127人,领士700人;
  
  步兵校尉之下员吏73人,领士700人;
  
  长水校尉之下员吏157人,乌桓胡骑736人;
  
  射声校尉之下员吏129人,领士700人。
  
  其兵士最初系由刘秀的元从改编而成,父死子继。安帝时,因国用不足采纳群臣建议,凡吏人入钱谷者,可据数额得力关内侯以至五营士。这样,北军中又增加了大量商贾惰游子弟,他们大都是雒阳人。
  
  4;城门屯兵。这也可以算是北军的沿袭。主官是城门校尉,多以外戚、近臣充任。专门负责洛阳城门的守卫工作,总领洛阳十二城门司马,十二城门每一城门设一城门司马、一城门候,把守城门,领兵数百不等。
  
  5;东汉末年,为了与掌握了北军的外戚集团对抗,宦官们又整出了一个西园八校,这是后话。
  
  二、内郡营兵
  
  1、雍营和长安营:二者沿着渭河下游的谷地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
  
  雍营;即扶风都尉部,驻地雍(今凤翔县),于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初置,并设立右扶风都尉,领导和指挥所属部队。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卫三辅地区和西汉诸帝的陵园,并作为都城洛阳西部的屏障,以应付西部诸羌和西域各国的军事威胁。
  
  长安营为京兆虎牙都尉所统,故有虎牙营之称。驻地在渭河南岸的长安。主要任务是守备长安,并和雍营共同作为京都洛阳的西部屏障,以防凉州各羌族部落生乱和西域各国的叛离东侵。例如,汉安帝元初三年(116年)右扶风都尉仲光、京兆虎牙都尉耿溥曾率兵同反叛的先零羌战于奚城。又如永初三年(109年)大将军邓骘征种羌于冀县,元初二年(115年)征西校尉任尚与先零羌战于平襄、中平六年(189年)左将军皇甫嵩与韩遂大战于陈仓,雍营和长安营都曾出兵参战。
  
  雍营和长安营的兵员编组无考。二营都尉之下,应置有公府曹史、功曹史、五官掾等属官分曹承办日常业务。从历次与西部羌族部落交战出兵数字和羌族多次入寇三辅,侵掠陵园的情况看,其兵员不会太多,各在2000人左右,战斗力远不如西汉守备三辅地区的北军。
  
  2、黎阳营:以谒者监之,所辖幽、并骑兵千人,驻地黎阳紧傍黄河,是京都洛阳的北方门户,属于首都外围的保卫力量。这支部队从东汉初年开始设置,到汉顺帝时还在文献中见于记载,堪称一支有光荣传统,战力悠久的英雄部队。
  
  3、其他;黎阳、虎牙、雍营都设在东汉国家的内郡。在内郡除了这三处营兵之外,还有其他的营兵设置。在中原要害地区,‘魏郡、赵国、常山、中山六百一十六坞,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坞,扶风、汉阳、陇道三百坞,置屯多矣’。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臯辕、旋门、小平津、孟津有八关都尉。
  
  三、边郡营兵
  
  (东汉的地方驻军,一种是屯驻地方的营兵;另一种就是地方上的郡兵。营兵是归中央直辖,郡兵是地方的国民警卫队,不相统属。)
  
  1;护羌校尉,治所设置在令居塞,掌西羌事务,兼管屯田,有常备的刑徒兵二千余人。湟中义从胡二三千骑,这是基本兵力构成;一旦有战事,持节的护羌校尉可以征发调动属国系统的羌胡骑,各郡县的边地骑士和屯田兵,加起来林林总总可有数万。
  
  2;护乌桓校尉:屯上谷郡宁城县。掌管乌桓、鲜卑事务,兼管互市贸易。下设长史一人,司马二人,常备军一部骑卒,一部步卒,东汉王朝岁给乌桓族人衣食,利用他们善于骑射的特点,让他们与南匈奴一样,助守边防,对付北匈奴和鲜卑的侵扰。乌桓各部世代为东汉守边,相当于世袭的少数民族雇佣军(不过在汉末,朝廷公认乌桓骑不如鲜卑骑厉害)。
  
  3;象林兵:和帝永元十四年置立,平定南蛮。
  
  4;敦煌兵;殖民西域的前驱力量,最后的战绩是公元168年(汉灵帝建宁元年)凉州刺史孟佗率领敦煌兵五百人,会同西域长史张晏率焉耆、龟兹、车师兵三万余人讨伐过疏勒,史书上说攻城四十余日,不克而还,但是出土的曹全碑却说那一仗打赢了,还是大胜。
  
  5;渔阳营,为了防备鲜卑。《后汉书》卷五《安帝纪》:“(建光元年)甲子,初置渔阳营兵。”据李贤注引伏侯《古今注》曰:“置营兵千人也。”
  
  5;扶黎营。《后汉书.鲜卑传》:“元初二年秋,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攻扶黎营,杀长吏。”李贤注:“扶黎,县,属辽东属国。”
  
  6;度辽营:为切断南、北匈奴的联系,东汉国家设置度辽将军,度辽将军所统率军队称为度辽营兵,屯驻五原郡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
  
  总之,东汉在内郡和边郡都有营兵的设置。营兵的设置当以在边地郡县为多,内郡也有营兵的设置,但是在数量上要少于边郡。国家所设营兵人数是不固定的,少的在上百人左右;多的上千人,除了募兵之外,有大量的弛刑囚徒到这军营中服兵役,‘皆赐弓弩衣粮’,这些犯罪分子还可以带上家属一起赴任。国家在边郡和内郡设置的这些营兵,实际上成为东汉国家最重要的常备军。《后汉书西羌传》载:安帝元初年间,西羌寇乱,任尚为中郎将将兵征讨,虞诩谓任尚曰:“使君频举奉国命征讨逐寇贼,三州(指幽、并、凉三州)有屯兵二十余万人,弃农桑,被苦役,而未有功效,劳费日滋。”可知,东汉边兵虽不及西汉之盛,但也常备有二十余万。
  
  四,地方兵
  
  (地方郡中的军队士兵称‘郡兵’,与中央的‘营兵’区别开来。)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之后,为了减轻小农的负担,裁撤了各地的都尉、郡兵和军训演习制度,这样造成了地方空虚的局面,后来的东汉政府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郡兵,但把郡兵的征集和统辖权转移给行政长官郡太守,正因为如此,东汉的郡太守又有“郡将”之称,真可谓上马管兵,下马治民。但是,东汉人应劭说:“自郡国罢材官骑士之后,官无警备,实启寇心……一旦驱之以即强敌,犹鸠鹊捕鹰舃,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战常负,王旅不振。”不难看出,东汉时期,各郡的郡兵因为缺少西汉时期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十分低下。所以出征打仗,东汉政府往往还是要调动中央直属的常备军‘营兵’才行。
  
  五:少数民族佣兵
  
  1;板楯蛮。益州巴郡的南蛮。这个少数民族擅长毒弩,跟汉族关系一直很亲近。周武王伐纣板楯蛮就帮过忙,还帮秦昭襄王射杀过为害一方的白虎,后来他们从汉高祖还定三秦,因功被免除了部落首领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纳租赋,余户岁纳賨钱(作为赋税交纳的钱)四十,几乎成了汉朝的职业佣兵。羌人尤其害怕板楯蛮,称他们为‘神兵’,在部族中传言,不要向南走,以免招惹板楯蛮。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羌人再次攻入汉中,牧守惊慌失措,再一次依靠板楯蛮才击破羌人。车骑将军冯绲南征,讨伐反叛的长沙、零陵、武陵蛮。虽然朝廷派给他丹阳的精兵,也需要依靠板楯蛮才能平叛。汉灵帝熹平五年)益州蛮夷叛乱,朱龟用并州、凉州的劲卒讨伐,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太守李颙用板楯蛮平定了这场叛乱。虽说板楯蛮对国家的忠心与功劳是如此大,但官府对他们“更赋至重,仆役棰楚,过于奴虏”。板楯人“愁于赋役,困于酷刑”,也多次邑落相聚,奋起反抗。
  
  2;丹阳兵,东汉时期的扬州丹阳横跨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领县十六:建业、丹阳、芜湖、永平、句容、宛陵、宣城、陵阳、安吴、临城、石城、泾、春谷、广德、宁国、怀安。由于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时候的丹阳郡尚且处于半蒙昧半开化状态,山险水恶,僻壤穷乡。尤其是丹阳县(在今天的安徽马鞍山和江苏溧水一带)的山越族,崇尚气力,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加之山中生产铜铁,可以自己铸造兵器。历来“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民风轻浮剽悍,是汉王朝的廓尔克,最亡命的步兵材官。
  
  关于军衔:
  
  东汉中央置有若干将军,掌征伐背叛,以大将军为长,以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均位比三公。另外还有前、后、左、右将军等。除上述将军外,东汉还有大量杂号将军或大将军,如强驽将军、积驽将军、楼船将军、越骑将军、虎牙大将军、征西大将军、横野大将军等等,多系出征之前临时设置,完事之后撤销。
  
  汉军的编制是部曲制,在领兵将军之下设部、曲、屯、队、什、伍的组织系统。部是汉军中的最高一级编制(兵力八百至一千左右),出征作战时受领兵将军指挥。设校尉时,校尉领部,不设校尉时,司马领部,很灵活。部下为曲,200人,以军候为主官。曲下有屯,百人,主官为屯长。屯下有队,五十人为一队,有队率,队下有什,十人一什有什长,什下有伍,五人一伍有伍长。部校尉有缺,由军司马代统。军司马的副职有军假司马、假侯。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
  
  《东汉末年曹魏部分人物官职升迁简汇》
  
  ——资料均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注
  
  曹操: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拜骑都尉—迁为济南相(东郡太守)—典军校尉—骁骑校尉—行奋武将军—表为东郡太守—领兖州牧—拜兖州牧—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建安元年)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大将军)司空、行车骑将军—丞相—魏公—魏王
  
  张辽:州从事—迁骑都尉(领鲁相)—拜中郎将—迁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拜征东将军—转前将军
  
  乐进:军假司马—陷陈都尉—拜讨寇校尉—行游击将军—折冲将军—迁右将军
  
  于禁:都伯—拜军司马—拜陷陈都尉—迁平虏校尉—迁裨将军—迁偏将军—拜虎威将军—迁左将军
  
  张颌:军司马—校尉—迁宁国中郎将—拜偏将军—迁平狄将军—拜荡寇将军—左将军
  
  徐晃:郡吏—拜骑都尉—拜裨将军—拜偏将军—拜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
  
  夏侯惇: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领陈留、济阴太守)建武将军(领河南尹)—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渊: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典军校尉—行领军—行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行都护将军—征西将军
  
  曹仁: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议郎(督骑)—行征南将军—行安西将军—行骁骑将军—行征南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
  
  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
  
  曹洪: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都护将军—卫将军
  
  曹休:骑都尉,参都护将军军事—中领军—领军将军
  
  曹真:偏将军—中坚将军—领中领军—征蜀护军—镇西将军
  
  李典:(颍阴令)—中郎将—(离狐太守)—裨将军—捕虏将军—破虏将军
  
  李通:振威中郎将—裨将军—(阳安都尉)—(汝南太守)
  
  臧霸:骑都尉—琅邪相—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拜扬威将军—迁镇东将军
  
  孙观:骑都尉—北海太守—拜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转振威将军
  
  文聘:江夏太守—加讨逆将军—迁后将军
  
  吕虔:州从事—襄贲校尉—领泰山太守—加骑都尉—加裨将军
  
  许诸:都尉—迁校尉—迁武卫中郎将—迁中坚将军—迁武卫将军
  
  典韦:拜司马—拜都尉—迁为校尉
  
  庞德:州从事—迁校尉—拜中郎将—拜立义将军
  
  两汉官秩俸给简表
  
  秩禄俸额说明
  
  万石西汉月各350斛谷“三太”、“三公”号万石。金印紫绶
  
  中二千石西汉月各180斛谷“中”:满之意
  
  真二千石西汉月各150斛谷
  
  二千石西汉月各120斛谷
  
  比二千石西汉月各100斛谷以上银印青绶
  
  千石西汉月各90斛谷,东汉80斛
  
  比千石西汉月各80斛谷东汉无此秩。西汉原有八百石,比八百石,成帝时废去
  
  六百石西汉月各70斛谷
  
  比六百石西汉月各60斛谷,东汉为50斛以上铜印黑绶
  
  四百石西汉月各50斛谷,东汉为40斛
  
  比四百石西汉月各45斛谷,东汉为40斛
  
  三百石西汉月各40斛谷
  
  比三百石西汉月各37斛谷
  
  二百石西汉月各30斛谷
  
  比二百石东汉月各27斛谷比二百石为东汉新增。以上铜印黄绶
  
  一百石西汉月各16斛谷
  
  斗食西汉月各11斛谷
  
  佐史西汉月各8斛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