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神武梦长恨歌 > 第一卷 房州十二年 第四章 赠剑

第一卷 房州十二年 第四章 赠剑

第一卷 房州十二年 第四章 赠剑 (第2/2页)

子时将近,三人各自从房中悄悄溜出,轻手轻脚关上房门,生怕惊醒了守夜之人。
  
  三人施展平日之所学,将那身法腾挪,脚步放得是轻之又轻,蹑手蹑脚来到后院之中。
  
  三人到时,却见老僧还未到此,心里却不免有些疑虑。
  
  刚到子时,只听得如燕子掠空之声,三人抬头细看,不见有任何飞禽掠过,再回头时,只见那老僧已站在了他们面前。
  
  这子时夜半,见面前猛地出现了一个人来,惊得李重润三人皆向后退去,那李仙蕙与李裹儿正待要出声,那老僧便轻轻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说道:“三位小施主莫要惊慌,是贫僧前来赴约。”
  
  李仙蕙与李裹儿也非常人,稍加反应,便止住了心神。
  
  李裹儿略有不满,嘟囔着小嘴对老僧道:“你要吓死我啊?神不知鬼不觉的。”
  
  老僧轻轻挥手,示意李裹儿不要大声声张。
  
  那李裹儿也非小气之人,又见老僧确实前来赴约,心里也没了怨气,倒是万分期待老僧三日前所说的有礼相送。李仙蕙与李重润也是满心欢喜,万分期待。
  
  只见那老僧缓缓从背上拿出三柄剑来,问三人道:“小施主以为剑为何等凶器?”
  
  李裹儿道:“剑本身并非凶器,伤人的不是剑,而是用剑之人心,剑品则是人品。”
  
  李仙蕙道:“裹儿说得对,剑道即人道,庄子曾以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说赵文王。无为之道,方是剑之正道,顺其自然,才是正道!”
  
  李重润又道:“剑在人为,荀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太宗皇帝也常以此言自勉。剑为水,则用者为舟,剑既可伤人,更能伤己。”
  
  那老僧听罢微微点头,随即便将那第一柄剑出鞘,李重润三人借着月光近前细看,只觉得此剑看似朴实无华,却有一道威猛凌厉之气藏于其中,再看那剑,长三尺,剑柄上雕着重山巨岳,翻滚汪洋,又有一龙影深隐于其中。再看剑鞘,刻有千重山万里海,宛如一副山河乾坤图,包罗万象。
  
  李重润见此剑心中大喜,实在是特别喜欢这柄剑,老僧将剑合上,递于李重润道:“此剑名为‘藏龙’,乃南海深处陨铁所铸。小施主身份特殊,却应去了‘龙’字。”
  
  李重润点点头首道:“恰有诗曰:‘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既如此,此剑便叫‘星合’如何?”说完李重润饶有兴趣的看着老僧。
  
  老僧自是知晓此诗出自何处,又听得李重润以此诗命名,心下有着几分欢喜,同时也暗自赞叹这三名少年之聪慧,当即笑道:“剑已赠与小施主,至于取什么名,那就是小施主自己的事了。潜龙勿用,天星合剑文,好个星合,不光去了藏龙之讳,却也暗合小施主之志,好名字!”
  
  李重润见老僧并未否认,心中便明了七八分:此人正是当日骆宾王。
  
  老僧又将第二柄剑出鞘,只见此剑剑身却显得较为纤细,长二尺三寸,剑柄乃是桃木制成,上雕着桃花朵朵,美不胜收,此剑出鞘,更有桃花香隐隐飘来。再看剑鞘,也是桃木所制,其上纹路花枝乱颤,乱而不杂,好一派阳春三月桃源之境。
  
  老僧将剑递于李仙蕙道:“此剑身乃昆仑之巅万年精铁所铸,辅以千年桃木,沉香而不腻。此剑名为‘桃妖’。”
  
  李仙蕙接过剑,喜道:“此剑既然以桃木为辅,名为‘桃妖’也十分在理,只是‘妖’字太过于邪魅。《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不如就叫‘桃蓁’,蓁者,草木之盛也。”
  
  老僧轻捋长须而笑道:“此剑改名‘桃蓁’确实不错,少了万年桃木之妖气,多了蓁蓁向荣之气,好个桃蓁,好名字!”
  
  老僧又将第三柄剑出鞘,只见此剑短小柔软,剑身如柳叶般纤细,剑长二尺三寸,剑柄上雕着两个翩翩起舞的女子。再看剑鞘,只见剑鞘上亦是一群女子翩翩起舞,却是神态各异。看那些女子装束扮相,却也不像中原之人。那剑与剑鞘却都是十分柔软。
  
  老僧将剑递于李裹儿道:“此剑乃是汉时楼兰巧匠用西域柔钢所铸,相传剑名为‘兰叶’,此剑说钢非钢,说柔非柔。”
  
  李裹儿接过那柄软剑满心欢喜道:“此剑虽出自西域楼兰,‘兰叶’之‘兰’却不似此剑之形,而柳叶象形则更为恰当,若是叫‘柳叶’却也失了雅兴。《离骚》有云:‘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不如就叫‘湘灵’吧!”
  
  老僧叹道:“真是少年可畏!湘灵鼓瑟,随乐而舞,好个湘灵,好名字!”
  
  李重润三人各自为剑取了名,都满心欢喜的感谢老僧赠剑之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