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皇弟 > 第三十一章波急浪高风更起

第三十一章波急浪高风更起

第三十一章波急浪高风更起 (第2/2页)

朱厚炜担心触礁,在距离岛屿尚且有五海里的位置转向迎风,降下帆桁,减缓了航速。舰队派出吕中的”起点”号前出侦查。这是一座纺锤型的珊瑚礁,环礁纺锤型的两个顶端之间距离约有五海里,最宽处约三海里。
  
  ”起点”号贴近岛屿后,放下小艇,用铅锤测量水深。环礁北侧一片在水面以下,航道足够宽,足够深。在”起点”号的引导下,舰队使用两面底帆小心地驶入了环礁中央的潟湖。
  
  站在甲板上四下看去,这里明显就是一座火山岛,荒凉、多石,但被风侵蚀得比较平坦。可以肯定,这是巴坦群岛三十多个岛屿中的一个,舰队离吕宋应该还有三百五十海里的距离。
  
  这座环礁有大片区域位于海面以下,没有躲避风浪的功能,并不是舰队能休整的地方。经过十来天远洋航行,水手们第一次登上陆地都很兴奋。
  
  朱厚炜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在潟湖临时靠泊。潟湖最深处约有二十米深,继续向南存在搁浅的风险。舰队就在潟湖北面下锚,船身在风浪中起起伏伏。
  
  在潟湖的东南侧,是连续不断的海滩,像一条露出海面的堤道,这是环礁最大的岛屿。长度约有三海里,宽度却只有三四百米。岛屿露出海面的高度只有一二米。
  
  各舰的舰长都带着一只队伍,乘坐长艇登上岛屿。岛上最高的树有五六米,多是低矮的灌木树丛。稀稀拉拉的树木中,没有看到朱厚炜最渴望看到的椰子树。
  
  终于不再晕船的李闻言随着众人也登了岸,在岛上转悠了一会,他蹲在一株低矮的植物前,仔细查看着。见到他专注的样子,朱厚炜便走了过去。
  
  问他:“子郁兄,这是什么植物,有用吗?”
  
  “哦,殿下,下官不太确定,像是一种马齿苋。如果是真的,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朱厚炜听到蔬菜二字就高兴,立即派水手搜集。舰队的船上有冷库,还储存有一些蔬菜,但那些蔬菜不知什么原因,总是有股淡淡的霉味。有新鲜的蔬菜吃,所有人都很积极采摘。按照惯例,让随船携带的猪羊先试吃。
  
  李言闻拍拍手站起身来,对朱厚炜说道:“殿下,这种植物生长在岛上,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朱厚炜看着李言闻,问:“此话怎讲?”
  
  “殿下,据下官所知,马齿苋是一种耐旱植物,生长这么多,这座岛上恐怕没有淡水。”
  
  李言闻这么一说,朱厚炜顿时醒悟过来。难怪这么大的岛上,看不到一点有人曾经活动过的踪迹。为了验证,朱厚炜让几个水兵在沙滩上挖掘。像这种珊瑚礁岛,虽然没有淡水湖,但沙子有富集雨水的作用,向下挖几米可能渗出能够饮用的淡水。
  
  上岸的人不少,水兵在不同的地点挖了十几个坑,的确没有发现淡水。果然被李言闻说中了,朱厚炜吐了一句国骂。这座岛屿不能让舰队休整。那唯一的用处就是补充新鲜食物了。
  
  让水兵更惊喜的是,岛上发现了很多偌大的螃蟹,这为食谱又加了一道菜。珊瑚礁的潟湖是鱼类聚集的地区。各船都派出小艇,放下拖网在潟湖中捕鱼,登莱的士兵基本上是渔民出身,做起来那叫个轻车熟路。
  
  士兵们忙着准备晚餐时,朱厚炜最终确定了所处的位置。这里确实是巴坦群岛中最靠北的环礁。有了经纬度,对于朱厚炜来说就是开了地图。他看向海图的西南边,距离他曾经去过的黄岩岛,还有三天的航程。
  
  第二天早晨,舰队继续出发,临走之前,朱厚炜埋下一块石碑,上书:“此乃大明神圣领土,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后面是他的署名和立碑的日期。
  
  这次出来,朱厚炜让石匠专门准备了上百块石碑当做压舱石,他打算见到一个岛屿就埋上一块,以示主权。其他人不知道这位王爷为何要这样做,反正卫王喜欢,那就随他好了。
  
  第十七天上午辰时,舰队刚过黄岩岛,天气突然转坏,海上刮起了六七级风。这也很容易理解,目前正好是南海台风多发的季节,再次遭遇台风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无奈之下,朱厚炜也只能吐槽自己运气太坏。
  
  这个年代,在海上行船,远不像后世电影电视上演的那么浪漫。可以说所有的船员,不管你高低贵贱,全特么的是提着脑袋在玩命。想想看,后世那么好的钢铁船只每年还会发生几起海难,何况是这个年代的木头船。
  
  连续三天从早到晚都是大风,风速等级差不多有十米每秒以上,风力六七级的样子。这种风速是个什么概念呢?要是在陆地上,粗树枝会被吹得来回乱晃,电线会发出呜呜的鸣叫,打伞已经很困难了。
  
  到了海上,就是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海浪会被大风吹碎,全是水花,浪高在三四米左右,几十米长的船前后摆动幅度能达到三四十度,船头刚刚抬起,眼看着又扎向了无底深渊。假如你不晕船,那就千万别看船头,盯着看几分钟,立马就得吐。
  
  有人说,这么大的风应该可以乘风破浪,御风而行多美啊!如果让这些海员听见,非把你扔下海不可。不管是顶风、侧风还是顺风,风力越大、风速越高,船帆越得降,否则桅杆就受不了了,咔嚓一声大家全都得完蛋。
  
  如何在大风中行船,这就考验一个船长的水平了,他不光要对风力、风速有了解,还得了解自己船只的状况,既能充分利用风力为船只提供足够的动力,又不至于把桅杆玩坏,留出充裕的余量。训练了这么多年,现在正是考验这些船长综合素质的时候了。
  
  船长们应变的表现让朱厚炜很满意,到目前为止,这些菜鸟船长还没有出现应对失措的情况,没有人慌乱,都非常的镇定。整个编队还保持着基本的队形,没有任何一艘船掉队。到了晚上,三根桅杆顶上就会挂起三串大马灯,这些马灯是特制的,外形很像后世老火车站调度时用的那种信号灯。
  
  信号灯前面有个百叶格栅,依靠简单的灯光闪烁数量变化,配合摩尔斯密码,各船之间可以互相传送简单的语句,白天舰队使用信号旗联络,晚上就用信号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在这个时代也是独一份儿,最先进的,没有之一。
  
  当然了,这种先进也是相对而言。这需要有一个前提,不管是旗语还是灯光信号,都需要天气帮忙。如果海况太恶劣,阴天下雨和大雾,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一旦脱离了编队,也别费劲去找别的船只,直接自己导航去最近的一个汇合点等着吧。
  
  这场风暴足足刮了三天,直到出海第二十天早晨才开始平息,天空渐渐的又成了蓝天白云。到了中午的时候,天空中终于出现了海鸟,前面离陆地或者海岛已经不远了。如果六分仪没出错,前方的海岸线应该就是吕宋岛。
  
  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员,对吕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比如陈汝、李言闻等人就非常熟悉这个地方与大明的渊源。吕宋盛产黄金,物产丰饶,贸易繁荣,曾于1372年(中国明洪武五年)-1410年(明永乐八年)间三次遣使访问中国,明朝也于1405年遣使报聘。
  
  明永乐三年(1405年),三保太监郑和统率巨型舰队至吕宋,即奉永乐帝诏书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在任长达近二十年(1405-1424年)。
  
  此期间许柴佬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礼仁之治,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为吕宋社会稳定、经贸发展、文艺繁荣作出了贡献。
  
  十五至十六世纪,中国东南沿海商民同吕宋的交往相当频繁,开始有华侨留居吕宋。此时是弘治二十一年(1508年),西班牙人还要到六十多年后才会入侵吕宋。
  
  吕宋岛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政权,很多地方还处在部落自治的状态。只在岛的西北部有个大一点的他加禄人部落罗阇王国,还可以勉强称为国家。不过这个所谓的罗阇王国,据说也是本地华侨帮助建立起来的。
  
  吕宋沿海地区分布着许多华侨自发形成的居住点,尤其以后世的马尼拉海湾这个地方特别多。这里正是罗阇国的都城所在地,一个篱笆墙围起来的城市,说它是城市,实在有些抬举它。螺丝壳里做道场,在朱厚炜的眼里,只能算个大一点的村寨。
  
  舰队很顺利的进入马尼拉湾,里面有很多的独木舟正在捕鱼,看到这只庞大的舰队突然出现,顿时纷纷作鸟兽散。后世的马尼拉就位于吕宋岛西部,马尼拉湾东岸、帕西河的入海口附近。
  
  “起点”号和“破浪”号吃水较浅,他们徐徐进入帕西河,这条河是水量丰沛的大河。舰队离海岸距离拉近后,朱厚炜可以清晰地看见岸边停泊的独木舟,岛上散布着一些简陋的木屋。
  
  舰队在马尼拉海湾选择合适的登陆点锚定之后,各艘战舰都派出了武装人员登陆。正在这时,岸上出现了三十多个拿着简陋武器的土著战士,他们举着盾牌和短矛在那里大喊大叫。舰队这边有二百武装到牙齿的士兵,完全不成比例。
  
  不过先头登陆的士兵遵守了舰队的规定,没有开枪,还在长艇上的时候就挥舞丝绸和精美的瓷器。大声打着招呼,向土著士兵表达了善意。土著士兵陆续放下了武器,陆战队员还微笑着向他们赠送了一些小礼物——玻璃球。
  
  语言完全不通,即使这些土著中有人懂得说潮汕或闽南话,还是无法交流。因为舰上的官兵全都来自大明的北方,根本听不懂南方土语,谁没事学这呀?
  
  最后还是朱厚炜亲自上岸与对方交流,朱厚炜的潮汕话也是半吊子,比划了半天,这些土著总算听明白了郑和航队这个名字,顿时引起了这些土著人一阵骚动,嘀嘀咕咕商量一阵后。那个首领随后带着他的部下回去报信,顿时沙滩上,这些土著走的干干净净。
  
  这实在有些奇怪,不过大家也没太在意。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陆战队在岸上开始新建一个临时营地。各舰留下值班人员,包括病号在内的其他人全部转移到了岸上。经过长时间的海上颠簸,有些人刚踏上平稳的大地,会有一种眩晕的感觉。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朱厚炜刚才注意到土著的武器主要是藤牌和铁制枪头的标枪,没有铠甲,脸上涂着一些鲜艳的色彩,脖子上挂着贝壳制成的项链,妥妥的原始风。可以看出,这些部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不过还很落后。怪不得六十年后,几百个西班牙人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还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进入海湾时,朱厚炜明明在望远镜里看到这附近有几个村庄明显是华人的居住地,那些房屋的款式明明是大名才有的类型。
  
  很明显,那些华人已经看到了这支船队,桅杆上面高高飘扬的大明旗帜已经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看见一个华人出现在这里,没有人主动与他们联络,这有些不太正常。
  
  朱厚炜百思不得其解,他心道:既然你们不来,那我就派人去找你们。立刻召来陆战队指挥使戚宁,让他带着部分陆战队员和那些村庄联系,临走之前,朱厚炜再三嘱咐,让戚宁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持戒备。
  
  这些敢于出海的人,往往是在大明活不下去的失地农民,对朝廷官员不太信任。还有一些就是南方海商私自出海,所携带的亡命之徒。说白了,在这个时代,海上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世界。这个时代的海商还有一份兼职工作,那就是当海盗这份有前途的职业。
  
  还没等到出去找人的戚宁带着人回来,找麻烦的就来了。帕西河上游浩浩荡荡的出现了一支主要有独木舟组成的庞大船队,中间夹杂着七八条大型的嗽叭唬船,排水量大概两百吨左右。这种船型是典型的东南亚桨帆船,在东南亚各国是主要的水师战船之一。
  
  对方来势汹汹,出了河口后,立马四下散开,呈弧形朝海湾中的舰队围了过来。对方来者不善,朱厚炜立刻命令舰队起锚升帆,各岗位各就各位。火炮立刻掀开炮衣,随时准备作战。对方敌我不明,别特么的在阴沟里栽了跟头。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已经不到两海里了。见到对方没有停止前进的意思,朱厚炜有些愤怒,尼玛,真还遇到打劫的了!真特么的瞎了狗眼。
  
  他立马大声命令各舰用火炮发出警告,很快这条命令随着其与传到了各船,各炮位开始装填炮弹,不一会儿,各炮位纷纷举起绿色的旗帜,表示已经就位。
  
  朱厚炜再次命令:“狗日的!目标前方一百米,主炮齐射一轮!”
  
  传令兵一字不差的传达:“狗日的!目标前方一百米,主炮一轮齐射!”
  
  “预备。放!”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