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逆宋 > 四四 游湖

四四 游湖

四四 游湖 (第1/2页)

既然是游湖,董遵诲不便再贴身跟着,只带着侍卫们装扮成普通人的样子在柴宗训周围游离。
  
  柴宗训先到丰乐楼,再由赵德昭派来的马车载着,与嘉敏一起去往汴梁东郊的龙亭湖。
  
  此时正是草长莺飞的仲春时节,处处莺歌燕舞,时时能闻到青草与花儿的清香,令人心情舒畅。
  
  而因为摊丁入亩解放了无地的百姓,不管城里还是城外,都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原本嘉敏一路都没说话,此时看着车外的人群,她忍不住开口到:“虽说大周皇帝虚伪,但就治国来说,确实直追文景。”
  
  难得听她说一句皇帝的好话,柴宗训有些诧异:“姑娘对政事也有兴趣么?”
  
  嘉敏摇摇头:“我只希望天下太平,人人都有钱去得起丰乐楼。”
  
  “待到四海一统,天下自然就太平了么。”
  
  嘉敏低下头,没有接话。
  
  到了湖边,赵德昭正在路上候着,眼见柴宗训跳下来,他心里一惊,便准备行礼。
  
  柴宗训打了个手势,接着便扶嘉敏下车。
  
  当日在一起读书时,赵德昭也时常跟着柴宗训流连于汴梁的大街小巷。只是下放到宋州历练之后,俩人似乎变得生分起来。
  
  俩人的关系,便像迅哥儿和闰土一样,小时候无拘无束,长大了有隔阂。
  
  赵德昭有些局促,嘉敏上前执礼到:“赵公子,让你久候了。”
  
  “没有没有,”赵德昭忙说到:“本应前去接姑娘,只因路上有些事情耽搁,还望姑娘见谅。”
  
  “赵公子太客气了,”嘉敏说到:“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赵公子,这位便是写《元夕》的辛幼安公子,这位是宋王府赵公子。”
  
  赵德昭早忘了《元夕》要赔礼的事,只急忙躬身行礼:“见过辛公子。”
  
  “赵公子折煞我也,”柴宗训说到:“怎敢让王府公子给我行礼。”
  
  赵德昭不知该如何接话,嘉敏开口到:“所谓‘达者为师’,当日因李主事心怀偏袒,以至于压了辛公子的头筹,方才赵公子一礼,就当是给辛公子赔罪吧。”
  
  赵德昭的脸瞬间通红,嘉敏亲昵的抓住他的手:“赵公子,不是游湖吗,我们的船在哪里?”
  
  “哦,哦,就在岸边。”
  
  上了船,对于柴宗训这种喜欢野外的人来说,正是如鱼得水。
  
  赵德昭初始还有些放不开,随后便好了些,竟拿起艄公的桨摇了起来。
  
  看着船在水里转圈圈,嘉敏一直笑。
  
  赵德昭摇得喘起粗气,船仍是不前进,嘉敏细心的替他擦汗。
  
  赵德昭不知道柴宗训和嘉敏到底什么情况,竟有些躲闪。
  
  嘉敏转过头来看柴宗训,却见他只顾着欣赏岸边的景色。索性抓起赵德昭的胳膊,不让他躲闪。
  
  眼见嘉敏如此亲昵,把个赵德昭乐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柴宗训虽看着风景,但船就这么大,船上的人不管在干什么,其他人都能看到。
  
  这嘉敏,该怎么形容她好?
  
  柴宗训转瞬又释然,男人喜欢美女很正常,而美丽,也是女人最大的资本。
  
  擦过汗,嘉敏上前到:“面对如此美景,辛公子是否又有佳作?”
  
  老是背诗也没什么意思,柴宗训淡淡到:“如此美景,不赶紧欣赏,却要以文字记之,是否太刻意了些。”
  
  见柴宗训没什么诗兴,嘉敏倒也不失望,只转头看着水面。
  
  赵德昭反倒急的不得了,他知道嘉敏好诗文,特意约了她出来游湖,而且连夜赶制了好几首诗作,没想到嘉敏却带了柴宗训来,他还说不要刻意记之,一番心血白费了。
  
  正着急间,迎面却来了一艘大船,在湖中横冲直撞的却差点撞到赵德昭的小船。
  
  大船上一群人呼呼喝喝的见小船上几人摇摇晃晃差点掉下水,纷纷大笑起来。
  
  赵德昭本是谦谦君子,只让船夫绕过去,不与大船上的人计较。
  
  没想到大船船首站一人大声到:“哟,原来是赵公子,约嘉敏姑娘游湖呢,要不要一起上我这大船上坐坐?”
  
  作为丰乐楼的花魁,很多公子哥儿认识是很正常的,但此人认识赵德昭,而且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怕也是哪家重臣的公子哥儿。
  
  果然,嘉敏在一旁小声到:“这是鲁王府公子韩智兴。”
  
  鲁王府,就是韩通的儿子咯。
  
  赵德昭站定之后拱手到:“韩兄盛情,心领了,我们已经游罢,快要回转了。”
  
  “已经游罢了?”韩智兴说到:“如此美景,想必赵兄又有佳作,快快拿出来我等欣赏一下。”
  
  虽然赵德昭早有准备,而且急欲在嘉敏面前表现,但韩智兴这么说,绝对是故意的。
  
  只见韩智兴身旁又站一人,大声调笑到:“听说赵公子元宵节之时在丰乐楼诗文拔得头筹?只是这么长时间了,赵公子拔得头筹的诗文为何一直不肯示人?”
  
  一直以来,韩通都和赵匡胤不对付,连带着下一代也跟仇敌似的,现在抓住机会,韩智兴当然不会放过赵德昭。
  
  而嘉敏作为丰乐楼的花魁,即便像韩智兴这样的公子哥儿,也不是说想见就能见的。
  
  当着嘉敏的面打击赵德昭,在韩智兴看来,等于伤害加倍。
  
  嘉敏根本不以为意,只继续跟柴宗训介绍:“说话这人,是枢密副使向拱之子向兴洲。”
  
  向拱原名向训,为避讳柴宗训而改名。当年也是随柴宗出征高平的悍将。
  
  高平之战是柴宗奠定执政基础的一战,按正史记载,也是避免中原被游牧民族荼毒的重要一战。目前朝堂之上多是此战的功臣。
  
  赵德昭被人取笑,偏偏作《元夕》的皇帝又在面前,他不敢胡乱答话,只把头侧向一边。
  
  “哟,那不是辛公子么。”只怪当日《元夕》引起的震动太大,向兴洲一下子认出了柴宗训。
  
  “我明白了,”向兴洲说到:“赵公子大手笔啊,压不住《元夕》,便把写《元夕》的人网罗在帐下压住呗。这便是所谓解决不了问题,便解决出问题之人,哈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