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同心珏 > 第三十二章 玉珏重现•风满楼

第三十二章 玉珏重现•风满楼

第三十二章 玉珏重现•风满楼 (第1/2页)

“同心珏重现于世?”
  
  赵普垂手躬身,立在阶下,面上惊疑参半。
  
  “相国自己看罢!”龙椅上的黄袍男人将案上的宣纸一掀,语中含怒。
  
  纸张轻飘飘地落向赵普身前,他赶忙上前一步,双手接住。那纸上画的是一枚方形玉佩的图样,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半枚玉珏。
  
  “这玉器样纸自江南国传来,开价五十两黄金。”赵匡胤缓缓说道,“朕已经命人追查样纸的出处,尚无回音。据卿日前奏禀,属北的那一半同心珏已毁,那这又作何解释?”
  
  赵普细细端详了一番手上的图纸,拱手道:“陛下息怒!这图上所描确与同心珏极为相似,或是早前所绘,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也未可知。”
  
  赵匡胤长叹了口气,面色缓和了些:“相国,并非朕生性多疑。‘逐鹿中原两心同,问鼎天下一珏穷。’你也知道,这同心珏非同小可,其上所绘暗河、蹊径无数。若非江南林仁肇已死,一旦李唐弋获双佩,只怕会立时挥军北上。现今江南国虽失战神,却不乏南征北伐、深谙兵法的老将。同心珏在手,任何军队都如有神助,不得不防啊!”
  
  “臣明白!”赵普宽慰道,“皇上不必过忧。听信谗言、毒杀大将,江南国有主如此,何愁不灭?”
  
  “李煜虽沉溺声色、不恤政事,但江南国能人众多,单是那郑王李从善便不容小觑,唯有将之囚于汴京,朕心方安。”
  
  “圣上英明!”
  
  ……
  
  步出宫殿,赵普的眉间浮现愁云——半枚同心珏重现于世,更明码标价,究竟是贼人的障眼法,还是确有其事?
  
  “赵相!”
  
  赵普回身看去,见赵光义负手自楯柱后走出。
  
  “晋王爷。”
  
  “相国这是刚见过皇兄?可有何事?”
  
  “蒙圣上信任,交付一二政务。”
  
  “相国济世之才,真乃我大宋中流砥柱。本王有些记不清了,赵相是何时拜入皇兄帐下的?”
  
  “后周显德三年。”赵普施施然答道,“距今已十七年之久了。”
  
  “是了,本王记起来了。后周显德三年,皇兄领兵征讨唐国,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先生。”赵光义双目微眯,视线放远,似在追忆,“当年,若非相国献计,皇兄又岂能轻易地拿下滁州城、生擒皇甫晖?”
  
  “晋王过誉了。皇上英明神武、洪福齐天。得以辅佐在侧,臣之幸也。”
  
  “赵相未免太过谦虚。滁州一役,你的功劳有目共睹,皇兄必然也记在心上。想皇甫晖当年称得上是与林仁肇比肩的将才,尚败于赵相的谋略之下,真是大快人心!”
  
  赵光义的眸间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光,他顿了顿,浅叹道,“只是可惜了皇甫晖之妹皇甫罗。那般绝代的巾帼佳人,本王虽未亲见,单凭军士口述,亦仰慕其飒爽英姿,无怪乎皇兄见之难忘。”
  
  赵普面色不改,接话道:“滁州一役后,皇甫罗销声匿迹、不再插手两国战事,不失为我军之幸。”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皇兄坐拥天下,若让他查明当初皇甫罗不辞而别的因由,只怕——不单是勃然大怒那么简单罢?”赵光义勾了勾唇,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镇定自若的男人。
  
  “王爷说的是,”赵普朝主殿的方向揖了揖,“皇上乃是念旧之人。”
  
  “若真有此事,届时相国可有把握息雷霆之怒?”
  
  “臣自当尽心相劝。”
  
  闻言,赵光义朗声长笑,道:“与相国相谈甚欢,午后再到府上一叙!天寒地冻,相国早些回府去罢。”
  
  “臣扫榻相候。告辞。”
  
  回到相府,赵普立即命人将二子唤至书房,以同心珏一事相问。赵承煦同样心存疑窦,毕竟林卿砚此人的城府不可小觑,那一半同心珏很有可能是他私藏起来了,可现今他故意放出消息,又是为何?
  
  二人未曾商讨出个结论。眼见赵普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赵承煦心里打着鼓,忍不住劝道:“阿怜涉世未深,办事难免有些疏漏。此事全怪孩儿技不如人,着了郑王的道,爹若要责罚,便罚孩儿一人。攸怜刚历牢狱之苦,还请爹念在她一片好心……”
  
  赵普抬起手,止住了二子的絮絮叨叨的解释。“提起怜儿被劫一事,幕后主使,多半是晋王爷。”
  
  “他?”男子警惕道,“他为甚么要抓走妹妹?”
  
  “因为怜儿的身世。他想要找到我与皇甫家早年关系的证据,而且多半已经拿到了。怜儿记不得她在狱中经历了甚么,极有可能是中了巫术,在无意识之中知无不言。”
  
  “赵光义为何要与爹为敌?”赵承煦忿然道,“他的不臣之心,已经懒怠掩饰了?”
  
  “晋王的确在私下结交朝廷大臣,打压异己。为父曾向皇上进言此事,无异于表明了立场,引得报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