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

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

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 (第1/2页)

“上策便是发展民生,国富民强呗。”
  
  朱英晒然一笑道。
  
  这句话,让朱元璋一下子就愣住了。
  
  他以为朱英会说出更有效的法子,毕竟下策都说了这么多见解了,然而轮到上策的时候,却是简单一句话就解决了。
  
  “所谓下策,便是剑走偏锋,上策,便是行堂皇大道。”
  
  “无论策略如何,追根究底,便是提高国力。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则天下太平矣。”朱英笑着说道。
  
  朱元璋闻言,也跟着笑了。
  
  这段话,朱元璋当然是看过的,便是宋史·岳飞传里的一段话。
  
  仔细想来,这治理天下,哪有什么捷径可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唯有缓缓图之。
  
  “即是如此,那大孙便说说,这治理天下,该如何着手呢。”朱元璋带着有些考校的意思问道。
  
  “既然是民生,自然是从民开始,如今大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
  
  “吃饱肚子,不饿死,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朱英回道。
  
  朱元璋点点头,这是一个大方向,不过大孙有这个觉悟,却是很好的。
  
  “仅仅如此嘛,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跟咱说说。”朱元璋再次问道。
  
  听到这话,朱英却是有些犹豫了。
  
  毕竟他感觉今天已经说得够多了,治理地方这种事情,从他一个商人口中说出来,却是有些太过。
  
  朱元璋一直观察着朱英,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意味,笑道:“这里就咱爷孙俩,有什么可担心的,莫不是还怕咱害你不成。”
  
  “既然老爷子想听,那我便说说吧。”短暂的迟疑过后,朱英笑着说道。
  
  老爷子是陛下的秘书,相当于每天都是有机会和陛下会晤。
  
  一些方案说出来,让这大明过得更好一些。
  
  对朱英来说,其实也是很有利的。
  
  有些事情,以他个人的精力,需要太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还不如借大明的风。
  
  “就大明目前来说,增加粮食的亩产,是个中关键。”
  
  “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肥沃土地,这些是大明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是其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农业本身。”
  
  “自古文人读书,读的是圣贤书,却从未有人去研究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本身。”
  
  “如何让土地更加的肥沃,让荒田变良田,是否有更加有效的耕种方式。”
  
  “便是如同唐初的曲辕犁一般,影响如此深远的农具,却是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农研究而出。可见历朝历代,对于农业本身的忽视。”
  
  朱英缓缓的说道。
  
  其实在他的手中,另有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却是更为重要。
  
  玉米还好,番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在不断的培育过程中,减产十分明显。
  
  历史上的爱尔兰大饥荒,便是如此。
  
  便是后世,农业如此发达,也是小麦,大米为主。
  
  农业生产技术,才是一切的根本。
  
  听到这里,朱元璋问道:“大孙的意思,就是建立一个研究农业的衙门,让文人去研究农业。”
  
  “没错。”朱英点头道。
  
  朱元璋眉头深锁,这个事情,想要做到,非常难。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哪个读书人会去研究这等事情。
  
  “并非一定要有大学问,可专门找一些农户进行学习培养,只要能识字就好了。”
  
  “这等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有所成就,不过却是必须的积累。”
  
  朱英补充道。
  
  现在欧洲,已然是文艺复兴的萌芽。
  
  目前大明虽然是世界第一的帝国,但后期就被欧洲弯道超车了。
  
  工业革命,很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